小山草
十卷。明郝敬(1558-1639)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湖北京山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官至户科给事中。后因劾陈曾不法,赵志皋谋国不忠等案,降累宜兴县丞等职。再降,则辞官而归故。著有《周易正解》等,已著录。此集共十卷,首为《鲰生蠡管》三卷,首载辟佛书,次则辨论经旨之文。又《杂著》三卷,《尺牍》一卷,《家乘》三卷。盖是其《山草堂全书》之一种。敬喜说经,古文非所留意,故其文水准不高。有四库全书本。
十卷。明郝敬(1558-1639)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湖北京山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官至户科给事中。后因劾陈曾不法,赵志皋谋国不忠等案,降累宜兴县丞等职。再降,则辞官而归故。著有《周易正解》等,已著录。此集共十卷,首为《鲰生蠡管》三卷,首载辟佛书,次则辨论经旨之文。又《杂著》三卷,《尺牍》一卷,《家乘》三卷。盖是其《山草堂全书》之一种。敬喜说经,古文非所留意,故其文水准不高。有四库全书本。
一卷。明曹端(见《太极图说述解》)撰。是书为赵邦清辑其讲学之语。此非端所自著,不足尽其底蕴,端讲学之书还有《理学要览》、《性理论》、《儒家宗统谱存疑录》等,并载《千顷堂书目》,但皆未见其书。《千顷堂书
二卷。清刘名誉编辑。刘名誉,广西桂林人。《越事备考》一书主要记载中法战争的情况,该书共十三卷,六册。其中包括谕旨一卷、奏议三卷、刍言六卷、案略二卷及愚说一卷,皆根据当时的官府邸钞及报纸等史料编写而成。
十六卷。张寿镛撰。张寿镛字伯颂,他针对《诗经》中所反映的政治上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而为每首诗编写了时事。文章的体例有六条:遵《序》(即遵从毛诗的大、小《序》)、宗毛(即毛诗最为可信)、依《谱》(即依照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十二卷。明邓元锡(1527-1592)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江西南城人。著有《三礼绎》。此其所作杂文及语录。其语录主有感而言,在当时尚为笃实。文章则颇为朴拙未足擅长。本书四库已存目。
一卷。三国魏刘桢(?-217)撰,清马国翰辑。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丞相曹操掾属。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负有重名。有《刘公干集》。《隋书·经籍志》著
八卷。清刘执玉选辑,沈德潜、邹一桂校。刘执玉生卒年不详,约康熙、乾隆时人。“六家”指宋琬、施闰章,赵执信、朱彝尊、查慎行、王士正。刘执玉本着“本朝人选本朝诗”之旨,选辑六家诗共一千三百一十七首,厘为八
一卷。汉朱建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朱建,楚人,淮南王黥布相。布欲反,问建,建止之,布不听,汉既诛布。闻建谏之,高祖赐建号平原君。孝文时,以事自刭。《汉书·艺文志》儒家《平原君》七篇,《注》,朱
一卷。清陈诗庭(生卒年不详)撰。诗庭字画生,号妙士,嘉定(今上海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知县,不就。是书于《说文》不可解说之处,则引群书以求确解。如“莍茮徽实,裹如表”者,“裹如表”不可解
八卷。明沈淮(约1561前后在世)撰。沈淮字澄伯,仁和(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此集共八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其完阙不可考。其诗则体格尚未成就,累句亦多。此集有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