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二十卷。不著撰人。此书前有南宋嘉定丙午(按:宋嘉定无丙午,疑为丙子之误,即1216年)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言此书家藏六十余载,不知作者为谁。明弘治己酉(1489)济南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全》,又称《保婴大全》。此书共一百论,先总论育儿保幼基本理论,再详论儿科特有诸证,然后又述及与儿科相关的一般性疾病。对于病状、病因、诊治、方药均有阐述,对小儿用药具体情况尤加注意详论,十分慎重。书中对于一些重症、脉理、方药等还附以歌诀,便于记忆、运用。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博采前人及时贤成果,决无明代以后的门户之习,确实是一部总结南宋以前儿科症治经验的系统性科学性著作。此书在中医儿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保存最完善的一部较早的古代儿科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有明弘治间刊刻善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抄本;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重印校排本;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重排本。

猜你喜欢

  • 学韵纲要

    二卷。清刘绍攽撰。绍攽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贡生。王兰生荐知什邡、南充等地。后归家主讲兰山书院,多所造就。博学通明,喜论古韵。尚著《四书凝道录》、《书考辨》、《周易详说》、《

  • 旅舍备要方

    一卷。宋董汲(详见《脚气治法总要》)撰。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原书久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作者在此书《自序》中谈及,为使“道途疾病治疗有归”而收经效奇

  • 仁斋直指小儿方论

    五卷。宋杨士瀛(详见《仁斋直指》)撰。此书又名《仁斋小儿方论》,专论小儿诸证。书中首先阐述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然后载列小儿惊风、中风、疳、积、伤寒、咳嗽、脾胃病、丹毒、疮疹、杂病等证治及方药。

  • 百川学海

    一百零一种,一百七十七卷。宋左圭编辑。左圭字禹锡,别号古鄮山人,浙江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失考。汉扬雄《扬子法言·学行》有“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之句,丛书之命名即取义于此。这是仅存于今的宋人汇刊书

  • 海录碎事

    二十二卷。宋叶廷珪(生卒年不详)撰。叶廷珪字嗣忠,崇安(今福建省,建安县)人,政和五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与秦桧不和,请求出任泉州。王之望《汉滨集》称赞叶廷珪的学问非常广博。这本书就是一部编辑类

  • 蕲州志

    ①九卷,明甘泽纂修。甘泽,字仁甫,别号贞庵,蕲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人,授苏州吴县训导,升太仓州学正,既又迁镇江府学,官四川渠县知县。明嘉靖八年(1529)渠县县令甘泽,以州旧未有志,始修创

  • 医家心法

    一卷,清高鼓峰(详见《己任编》)撰。此书又称《四明心法》。卷中列诊法、脉义、方论、药物等八篇,认为临证应先察内外、脏腑经络、新久虚实、食痰气血等,并以脉合诊。诊法共十二则。又列二十五方,概治五脏诸病,

  • 贺氏丧服谱

    一卷。晋贺循(260-319)撰,清马国翰辑。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以陆机疏荐,官至

  • 辅世编

    六卷。明唐鹤征(1538-1619)撰。唐鹤征字凝庵,又字元卿,武进(今属江苏)人。学者。隆庆进士,历官太常卿,后疾归。《明史》本传称其“以博学闻”,讲学东林书院。有《周易象义》、《宪世编》、《南游》

  • 畏庵集

    十卷。明周旋(约1450前后在世)撰。周旋,字中规,别号畏庵,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著有《畏庵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诗、赋五卷,杂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