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安陆府志

安陆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张尊德修,王吉人、谭篆纂。张尊德,字懋修,辽东锦州人,贡生,官安陆知府。王吉人,字孚伯,号朴庵,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顺治间进士,国史馆编修。谭篆,字玉章,号灌湘,湖北景陵人,顺治间进士,弘文院检讨。府志,自嘉靖二十三年(1544)顾璘修《兴都志》后,四十五年(1566)张居正复修《承天大志》,万历三十年(1602)知府孙文龙又修《承天府志》,均已不传。康熙六年(1667),张尊德知府事,以府志年久失修,急谋续辑,适王吉人、谭篆相继告归居家,乃以此事委之。十月告竣。《安陆府志》康熙八年(1669)刻本。共三十六卷,首一卷,为二纪:郡纪,杂纪,九志:象纬、方舆、建设、赋役、学校、禋祀、堤防、封爵、艺文,五表:秩官、武秩官、制料、武胄、貤封,十四列传:良吏、名宦、忠烈、文学、武略、宦业、懿行、孝友、贞节、隐逸、高雅、流寓、仙释、方技。王吉人之祖王恪,曾参与修《嘉靖兴都志》,复纂《京山志》,对荆南掌故素称广博,王吉人旧承学家,久有声誉。谭篆江汉间名士,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此志体例仿诸史,故纪志表传,杂然并列,纪以编年为主,修载郡邑大事,列传备录郡邑人物,其类目虽繁,实则搜采详备。如学校、祠庙、古迹,虽迭遭毁烬,但仍据旧志备载,使后之览胜者,知有所据。此志体例与旧志相出入,而考载视昔加详。

猜你喜欢

  • 五公山人集

    十四卷。清王余祐(1615-1684)撰。王余祐,本姓宓,先世为王氏。字介祺、申之,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诸生。少时受知于桐城左光斗,故喜谈气节,其学则师从容城孙奇逢、定兴杜越,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 辟毛先声

    四卷,附录一卷。清蒋元(生卒年不详)撰。蒋元字大始,浙江乍浦(今平湖县)人,少时经商,后补诸生,卒年六十余。蒋元研读《近思录》有得,于是大量阅览先儒著作,辨析异同,折衷于朱熹。笃信张履祥之说,认为程朱

  • 艺彀

    三卷 彀补一卷。明邓伯羔(详见《今易筌》条)撰。此书共三卷,补一卷,援据经籍,考订旧文,甚为详赡。虽多本于旧文,但广征博引,多有精到之处。如其怀疑汉有两个牟融,辨《出师表》原有两本等,皆有一定见解。又

  • 晚树楼诗稿

    四卷。清吴震方(约1694年前后在世)撰。吴震方,字青坛,浙江石门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罢归。著有《读书正音》、《岭南杂记》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南巡

  • 十三经读本

    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所选诸家经注,主要采纳汉代、宋代经学家注本,供读者阅读参考之用。如《尚书读本》以清代孙星衍的补订本为蓝本,而孙星衍又是在宋王应麟撰集的基础上进行衍展的,其中保留了汉代马融、郑玄

  • 雨蕉斋诗选

    七卷。清吴淇(生卒年不详)撰。吴淇,清初人,康熙间曾官广西浔州推官,《雨蕉斋诗选》系作者自行编订,分体为卷,收五、七古,五、七律,五、七绝各若干,五言排律六首。吴诗凡三刻,初刻为居家时所作,次刻为谒选

  • 茶陵州志

    ①二十三卷,首一卷。清赵国宣修,彭康纂,甘庆增修,朱怡滋增纂。甘庆增,崇善人,曾任茶陵州知州。朱怡滋,邑人,学正。茶陵州志创修于元正统间,其书已失。明嘉靖年间曾两修,万历年间又再修。迄清康熙四年(16

  • 东观余论

    二卷。北宋黄伯思(1079-1118)撰。黄伯思字长睿,别字霄宾,一说号霄宾,又号云林子,邵武(今属福建)人。元符进士,历通州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校书郎、秘书郎等。卒年仅四十岁,但学问淹通,李纲为其

  • 太平金镜策

    八卷,附《答策秘诀》一卷。元赵天麟撰刘锦文编。天麟生卒年及生平不详。自称东平布衣。其书以建八极、修八政、运八枢、树八事、畅八脉、宣八令、示八法、举八要为纲,而系以六十四子目。文皆俪偶之词,无所建白。卷

  • 经学要义

    四卷,补四卷。明卜大有(生卒年不详)编。大有字益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官无锡县令,后官至寻甸知府。执法不挠,以刚直著称。《经学要义》一书见于《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