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宋米芾书,不具刻者姓名。米芾生平详见《画史》。此帖共收米书六卷,以礼、乐、射、御、书、数六字分卷,内容十分丰富,因其卷有董香光及王觉斯等题跋,故疑刻在清初。此法书虽笔法、气势与郁冈斋刻本等相去甚
一卷,北齐颜之推撰,清任大椿等辑。颜之推(531-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历任四朝,梁为散骑侍郎;齐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581-600年)中,太子召为学士
四卷。《巢经巢遗诗》一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号柴翁,又号巢经巢主人、子午山孩,晚号小礼堂主人、五尺道人,别署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此后三应会试皆不
一卷。魏董遇撰,清马国翰辑。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黄初中出为郡守。魏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后病卒。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又据《魏略》说,遇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昇)作昃,以叔旸(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
一卷。清王咏霓撰。王咏霓字子裳,浙江黄岩人,举人,官至江西知府。本书大旨,以《书序》非孔子作,孔壁所出的十六篇古文之名,也不可信。于是王咏霓就杂引诸经传注、疏、史志以及各家之论,以证其异,异就是伪。本
一卷。宋赵子栎(?~1137)撰。赵子栎字梦授,天水(今属甘肃)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元琇六年(1091)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杜工部年谱》又作《杜工部草堂诗年谱》,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编
一卷。清孟保补译。孟保,曾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咸丰时任理藩院侍郎。汉文本系高鹗撰,前已述及。满汉合璧本为通瑞翻译。满蒙汉三合本在咸丰七年(1857)译成刊行。卷首有孟保自序,其中说,他在巴里坤任内,考虑
五卷。明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崇祯举人。明亡隐居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占衡阳时,投入抗清斗争,次年参加桂王政权。
二卷。清罗正钧编撰。正钧,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谱主王鑫字璞山,湖南湘乡人,为罗泽南弟子,湘军军官。因劳累过度,三十三岁即卒于军中。该谱记载周详,对平生战绩记载尤详。卷首附国史本传,无序跋。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