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岳山馆文钞

天岳山馆文钞

四十卷。清李元度(1821-1887)撰。李元度字次青,一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十九与二十年间(1839-1840)就读于岳麓书院。其时邓湘皋辑《沅湘耆旧诗》,李氏虽“未获操杖履,聆绪论,然心向往之”(李元度《〈绿衣草堂诗〉序》)。二十三年(1843)中举。次年应礼部试,不售。三十年(1850)至咸丰二年(1852)间,旅食京师,曾国藩、邵懿辰、孙鼎臣、吴敏树、杨彝珍、孙衣言等以诗文相唱和,“元度获窃闻绪论,心向往之”(李元度《与孙琴西方伯书》)。三年(1852)入曾国藩幕府,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授两浙运司、晋皋使兼署藩篆。“寻被文正劾免,遂杜门不复与闻天下事”(李元度《答马太守毓华书》)。便将往日读清朝文人集中手录之伟人事迹,整理成编,名曰《国朝先正事略》。五年(1866)特召起用,赴黔镇压起义军。七年(1868)乞终养获准。李氏为湘乡派作家。此集四十卷。为光绪四年(1878)元度手自编次付刊者。卷一《子产论》,谓《论语》称子产有君子之道四,与孔子称颜回有君子之道四,史鱼有君子之道三相向。纠《集注》引吴才老数某事而责其所善者,多数其事而称,犹有所未至之误。又谓君子之道即圣人之学,朱子谓子产于圣人之学概乎未有闻。是道外别有学,乃宋儒重心性溥事功之论,不可据信,所见颇为平允。四卷以下至卷二十三碑、传、表、志之属,大抵以咸同间军事诸人行事为多,颇有裨于史书。卷三十书《罗氏识遗后》,谓罗壁实平江人,可订正《四库提要》题新安人之误。《书方望溪与李刚主书后》谓陆世仪,张履祥二人尊崇朱子而皆无子,刚主之丧子,与朱子无关,纠方苞持论之陋,持论颇为平实。卷三十八《杜工部墓考》,谓甫卒于岳阳,权厝平江之小田,历四十余年始归祔偃师,所考亦颇为翔实。卷三十八《读大学》,引汉贾逵语,云孔伋穷于宋,惧先圣之学不明,而帝王之道坠,故作《大学》以经之,《中庸》以纬之。又云郑康成注《礼》,亦云《大学》、《中庸》皆子思作。(按郑康成注《礼记》,虽云《中庸》为子思作,对《大学》则无所言。)元度引贾逵之语,出自明人丰圬,岂可保信。魏源、黄以周两家辑《子思子》,于《礼记》但取中庸、表记、圬记、缁衣,不及大学,最为矜慎。元度所云,殊为失考。又《四书》次第,谓朱子订《四书》,先《大学》、次《中庸》、次《论》、《孟》。《子思作中庸》,乃孔子之孙。顾次于《论语》之前,先后失伦。不悟朱子原本,本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次。书肆刊本以《大学》、《中庸》篇叶无多并为一册,并非朱子原次。此事《四库提要》及方东树《汉学商兑》皆曾言之。元度所疑,亦为失实。观此钞瑕瑜互见,但可取者为多。有光绪六年(1880)刻本。

猜你喜欢

  • 晏子春秋杂志

    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至永定河道。王氏为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探究古书文义,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 浣月楼遗诗

    二卷。清李楣(1819-1883)撰。李楣字月裳。湖南湘阴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李星沅之长女。刑部郎中道州何庆涵之妻。翰林院编修何绍基之子妇。星沅及其妻郭氏皆颇能诗,著有《梧笙联吟集》行世。李楣濡染家学

  • 惜抱轩全集

    八十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

  • 勘靖教匪述编

    十二卷。署石香村居士编。作者真名实姓不详,据自序为四川人,曾中举人,约生活于嘉、道年间。此书记乾、嘉时期川、陕、鄂三省白莲教起义经过,主要取材于《钦定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参之以稗官野史,按省、依事排比

  •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

  • 畏垒山人诗集

    四卷。清徐昂发(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昂发字大临。江苏昆山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提督江西学政。本集为诸体杂编,其五言古体大抵刻峭清新,有透空碎远之音。然而落笔太快,缺乏

  • 华岳全集

    十三卷。明曹士抡撰。曹士抡,官华阴县知县。《华岳全集》明万历刻本,共十三卷。分二十二类。首图说。次峰麓名胜纪。次物产。次灵异。次封号考。次祭告文。次文。次碑记。次碑铭。次纪略。次状书。次辩。次颂。次赋

  • 金匮钩玄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戴元礼校补。又名《金匮钩元》、《平治荟萃》。此书为朱氏临证医案之节录,经门人校补,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论述临床各种病证。卷一、卷二以内科杂证为主,兼

  • 春秋左氏五十凡

    一卷。清段玉裁撰。详见《春秋左氏古经》条。

  • 史佚书

    一卷。周尹佚(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