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正义

夏小正正义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又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十年(1850)两序,叙述作是书之情。又有凡例五则。是书体例为先总列经文在前、后复每月分列经文,再列传文,凡文字异同,音注辨正,随注于下,颇有古风。王氏精通小学,注中随处可见,如以柳秭为荑之后出字,羊为之讹字,拂桐芭为葩之省字等等,此类俱见特长。其注有申明传文之义者,如“园之燕如燕朝燕居之燕”,“嗛鼠今谓之仓鼠”,“除田谓公田私田”;又有驳正传义者,如“万者干戚舞,不及简兮传以干羽释万为完备”,“执陟者陟即骘,《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仲夏游牝别群,则絷腾驹即此;攻驹者夏官廋人攻驹;郑注其蹄啮者,校人夏颁马攻特,先郑注攻特谓骤之是也,传似皆误”;其它象以正为政之古文,非正朔之正,“《国语》又引《夏令》,令即政也,若是正朔,何分大小?”此释《夏小正》名义至为明确;又辨菽藦云:“煮梅剥瓜,皆上字是事,下字是物,若下文直书菽藦,不言其事,非例也。”尤能会通全书之体例。然书中也不免有过失之处,比如“夏有煮祭”,煮当为暑,谓夏世有迎暑之祭,王氏引夏祭曰礿,以相附会;又如“一则在本,一则在末”,此当谓夏至之气,或在月初或在月终,无定日,王氏以为二句难解,谓夏至前十五日为月本,后十五日为月末。然此等皆小失,论其大体,则远超过黄叔琳注本。是书有咸丰刻鄂宰四种本,《天壤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兰叶笔存

    无卷数。明释以本(生卒年不详)撰。释以本,字以轩,别号亦已,又号师岳叟,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载天启四年董其昌所记玉玺事,则可推断释以本当在董其昌之后。书中又称:先生每书竟,

  • 韬略世法

    十二种,十五卷。不著编辑者姓名。该书所收均属兵家类著作。盖明末时鉴于文辞日浮、武备日弛,边疆战事日益紧急,于是明政府决定士子加习武备,科举考试也相应增加此类内容。《韬略世法》即为适应当时形势而编辑。目

  • 夏小正集解

    四卷。清顾问撰。顾问,字桐阴,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就黄叔琳注本而重加考订,经文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相折衷,传则参考金履祥《通鉴前编》。总目后有乾隆四十九(1784)自识,并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

  • 梅叟问评

    四卷。清郝培元(生平不详)撰。是编乃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的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及家庭中对晚辈的礼法教育。有清嘉庆至光绪间《郝氏遗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

  • 国清百录

    四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国清百录》一书,是在天台宗创始人智灭度后,先由沙门智寂搜访他的事迹笔札及其碑文等进行编集,因书未成而去世,遂由灌顶继续增撰而成。此录前有宋绍

  • 宗一圣论

    二卷。明吴应宾(生卒年不详)撰。吴应宾字客卿,一字尚之,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十四年(158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自目眚告归。居乡四十载,闭户著述,深于性命之旨。天启中以理学召,不赴,加左春坊。门

  • 春秋周鲁纂论

    八卷。清张孝龄撰。孝龄,益阳(今湖南益阳)人。该书依据《春秋》经传等有关史料,摘录其中关于周王朝和鲁国的史料,并加以评论。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南村刊本。

  • 尊古斋所见吉图初集

    四卷。黄浚辑。黄浚,字百川,北京人。此书收录商周至清古器一百九十器。因我簋器和盖是分列的,故于省吾在序言中说是一百九十一器。其中商周彝器约占百分之六十。所录各器均不记大小尺寸,也无考释。有1936年影

  • 书舟词

    一卷。宋程垓(约1096前后在世)撰。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苏轼为中表亲,家有拟舫名书舟,故人称为书舟。程垓工诗文及词,龙袤称其文过于诗词,然诗文已无可考。今仅存《书舟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