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墨海金壶

墨海金壶

一百一十五种,七百二十七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收明毛晋汲古阁丛残书籍汇为《学津讨原》,又广搜四部博采九流,得古书之可以附庸六籍者汇辑成此编。书之凡例自称悉本四库所录,多采文澜阁本,亦有十分之二三由宋刻旧钞本中录出。旧题晋王嘉撰《拾遗记》之《周灵王》篇中说,周灵王时有两个精通书法的神,肘间出金壶,内有墨汁如漆,洒于地面或石头上,都能成为文字。丛书之命名即取义于此,将使金壶中之一点墨,洒遍整个世界。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编辑,经部主要有宋张根《吴园周易解》,宋赵善誉《易说》,宋胡瑗《洪范口义》,宋王安石《周官新义》,宋李如圭《仪礼释宫》,清惠栋《春秋左传补注》,明孙珏辑《古微书》等;史部主要有宋佚名《三国志辨误》,明薛虞畿《春秋别典》,唐余知古《渚宫旧事》,金佚名《大金吊伐录》,元刘敏中《平宋录》,清钟渊映《历代建元考》等;子部主要有宋吕祖谦《少仪外传》,明孝文皇后《内训》,唐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后周王朴《太清神鉴》,魏刘邵《人物志》,南唐谭峭《化书》,元黄溍《日损斋笔记》等;集部收有宋章樵《古文苑》,宋王正德《余师录》,共二种。丛书之收取原则是,首取其原本久佚、辑自《永乐大典》者;次取其旧有传本、版已久废者。书必完帙,不取节录;若原有残缺,无可补钞,则就所见者刊之。全书校订精谨,不惮再三,若彼此互异,未敢遽定,则间附小注共存之。所以,该书向为学界看重,可谓丛书之上乘。但原书摹印仅百部,不久其版即毁于火,故流传很少。清道光时,钱熙祚根据《墨海金壶》残本修补,别刊为《守山阁丛书》。《墨海金壶》有清嘉庆中海虞张氏刊本,是为最早版本,国内仅存五部,分藏于北京、复旦大学、天津、南京、青海图书馆。通行常见本有民国十年(1921)上海博古斋据清张氏刊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笥河诗集

    二十卷。清朱筠(1729-1781)撰。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朱珪弟。大兴(属北京地区)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安徽学政。筠博闻宏览,好奖掖后进。所居椒花吟舫,聚书数

  • 庄子口义

    十卷。宋林希逸(生卒年不详)撰。林希逸,字肃翁,号庸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善诗书画。累定间官至司农少卿,终于中书舍人。撰有《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

  • 六书长笺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 南泠集

    十二卷。明蒋山卿(1486-?)撰。蒋山卿,字子云,号南泠,仪真(今属江苏仪征)人。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蒋山卿善诗文,弘治十八年(1505),他去金陵访顾璘、朱

  • 丹阳集

    二十四卷。宋葛胜仲(1072-1144)撰。葛胜仲,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杭州司理参军。又试学官及词科皆第一,除兖州教授。入为太学正,累迁太常卿。此期间曾续欧阳欧所辑

  • 韩文杜律

    二卷。明郭正域(1554-1612)编。郭正域字美命,号明龙,江夏(湖北武汉)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官累礼部侍郎。著有《批点考工记》。是编选录韩愈文一卷,杜甫七言律诗一卷,各为之评点

  • 尚书注考

    不分卷。清陈泰交辑。陈泰交,字同倩,嘉兴人(今属浙江省),明末清初学者,生卒年不详。有《尚书注考》、《斋至斋集》。本书所谓《尚书注》,即金履祥之《书经注》。本书共列同字异解三百二十三条,如“稽古帝尧”

  • 论文偶记

    一卷。清刘大櫆(1698-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尝为县教谕。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论文偶记》是反映桐城派文学思想观点的重要著作。刘大櫆在方苞的“义

  • 文选瀹注

    三十卷。明闵齐华编。闵齐华,浙江乌程(今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分系于各段之下。复采孙矿评语、列于上格。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

  • 读经指迷

    二卷。清胡嗣运(详见《书经问答》)撰。此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内容与书名切合,论《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下篇杂论经学,并涉及民主民权及海外政教,并非读经之体。上篇附有七言绝句一百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