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八卷。清陈梦雷(1650-1741)撰。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康熙二十一年(1682)缘事谪戍沈阳尚阳堡。越十八余年赦罪还京,奉诏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三千余卷。雍正即位,再戍北边外,死于戍所。此编成于康熙甲戌年,是他初到尚阳堡时所作。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并参照王弼注、孔颖达疏、苏轼传、胡广大全、来知德注。各家所没有涉及,以及所见与《本义》不同之处,则另外抒发己意加以阐明。其《凡例》认为《周易》之义蕴不外理、数、象、占,但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只能寄寓于象,知象,理数便在其中,而占亦可就象而把玩。所以此书解《易》以明象为主。持论多切于人事,没有各家言心言天,虚幻深远、支离破碎之说。解理虽多推崇朱子,但不取其卦变之说;取象虽兼采来知德之说,但未取他的错综之论。只是卷末所附加的三十图为其友杨道声所作,穿凿繁碎,实与书不相衬。收入《四库全书》,有内府藏本,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勘本。

猜你喜欢

  •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其字号与里贯均见《徐文长逸稿》。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

  • 高丽史

    一三九卷。朝鲜李朝郑麟趾撰。据《明实录》载,明景泰二年(1451)高丽使臣郑麟趾尝表进是书。凡世家四十六卷,志三十九卷,表二卷,列传五十卷,目录二卷。记载朝鲜高丽王氏王朝的历史。高丽王氏王朝大体与我国

  • 三洞群仙录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

  • 御览孤山志

    一卷。清王复礼撰。王复礼,钱塘(今杭州)人。此书成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王复礼则将此书进呈御览。故此书以“御览”题名。《御览孤山志》武林掌故丛编本,共一卷。分疆

  • 惜余春慢

    本意似惜花娇,如怜柳懒,前月峭寒深护。从今追数,雨雨风风,总是被他轻误。便与挥手东风,闲愁抛向,绿阴深处。也应念,曲岸数枝杨柳,不禁飞絮。 争遣不烧烛留欢,暗邀花住?坐待啼莺催曙。怕燕子归来,定巢栖稳

  • 大宁县志

    八卷。清杜棠修,郭屏纂。杜棠字召亭,湖南巴陵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任知县。十八年去任,二十二年(1842)重任知县。《大宁县志》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全书八

  • 周易参同契注

    见《周易参同契考异》。

  • 蕙风簃随笔

    二卷、二笔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与作者所撰《香东漫笔》大致相同,只是其考论金石的地方较少,涉及佛学也仅是记述其名义而已,而记述掌故、版本、诗词及名人轶事之处居多,中间夹有字句考订等内容有可取之处。此

  • 梦溪笔谈

    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北宋沈括(1031-1094)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以父任为沭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入昭文馆编校书籍,为馆阁

  • 性影集

    八卷。清王时宪(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时宪字若干,号禊亭。江苏太仓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由宜兴教谕改翰林院庶吉士。本编凡八集,一集一卷。分别名为《水边林下稿》、《桐溪稿》、《无隐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