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同文算指

同文算指

前编二卷,通编八卷。明利玛窦(详见《几何原本》)与李之藻(1565-1630)译。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仁和(今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曾从利玛窦学习西详历法,并与徐光启友善。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浑盖通宪图说》(1607),《圆容较义》(1608),《同文算指》前编、通编(1613),还将当时传入我国的西洋著作译文二十种编成《天学初函》,流传极广。1629年诏与徐光启同修历法。《同文算指》依据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的,全书分“前编”、“通编”、“别编”(“别编”未刊入刻本),李之藻自序云:“前编,举要则思已过半;通编稍演其例以通俚俗,间取九章补缀而卒不出原书之范围;别编则测圜诸术,存之以俟同志。”前编系统介绍西洋笔算的定位法、加减乘除四则等算法。通编共八卷十八节,为全书中心内容,论述分数、比例、级数求和、“盈朒”、“方程”、“开方”、“带从开方”等算法。其中加、减、乘法同于今法,除法则为“帆船法”;“验算”之法为中算所缺,除常见验算法外,还有一种“九减”法为首次引入。分数记法与中西常见之法正相反,母在子上,多有不便。全书除笔算形式之外,其他算法大都为中算古已有之,未见新意,且未使用阿拉伯数码,仍用汉字记数。该书为介绍欧洲笔算第一部著作,对后来算术影响很大,清代中算家极为重视,避其之短,使笔算渐臻完善,推广普及。后收入《四库全书》。1613年该书初刻出版,初刊本现存故宫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后为李之藻收入《天学初函》中;光绪二十二年(1896)被邵蕙沅收入《中西算学丛书初编》中,有上海鸿宝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吴氏一家稿

    十八种,八十三卷。清吴清鹏编。吴清鹏字程九,号西穀,嘉庆年间进士,由翰林历官御史、顺天府府丞。是书汇辑其父子兄弟叔侄多人诗文稿而成,以其父吴锡麒所撰最多,如《有正味斋诗集》十二卷、《有正味斋骈体文》二

  • 俨山集

    一百卷。《续集》十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辅臣,谪为延平同知,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

  • 大全赋会

    五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皆南宋程试之文。案宋礼部科举条例,凡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韵八字、一平一仄相间,即依次用。若官韵八字不相间,即不依次用,其违式不考之目,有诗赋重迭用事,赋四句以前不见题、赋

  • 南韵斋帖

    四卷。清荣郡王绵亿书。绵亿为荣纯亲王永琪之子,谥曰恪。永琪为清高宗乾隆皇帝之第五子。此帖于嘉庆时刻成。内容不按卷次,为《书七种》、《和御制诗》、《临米帖》、《〈孝经〉古本》、《临赵文敏〈兰亭〉》、楷书

  • 黄楼集

    二卷。明鲁点编,胡廷宴补。鲁点生平籍里见《齐云山志》条;胡廷宴,漳州(今福建龙海县)人,生平不详。是集录苏轼等诗文。据史载:“宋熙宁十年,苏轼守徐州,值河决澶渊,南溢于泗,城几没。轼捍御百方,城以无恙

  • 白田草堂存稿

    二十四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安庆府教授,后以老病辞归。本集计文二十卷,诗四卷,末附“行状”

  • 礼记厘编

    十卷。潘相(?-1790)撰。相字润章,号经峰,安乡(今湖南)人,清代经学家。相有《吾学编》等书,已著录。《礼心厘编》书首有陆耀《序》云:“古之读书也难,今之读书也易。难故数千年,而仅有郑康成、孔颖达

  • 富川县志

    ①十二卷,清叶承立纂修。叶承立,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富川知县。考汉置富川县,属苍梧州,三国吴改属临贺郡,隋初属贺州,后改属始安郡,唐改复水,寻复故,明属平乐府。县

  •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 词话丛抄十种

    十卷。清王文濡编。编者生卒里贯未详,只知曾旅居上海,寄食书圬,善写文章,有以自见。然于倚声之字,则多疏略。所辑各书,未如近人所编《词话丛编》详尽。但亦时有佳构。文濡认为为词之道,易流于华丽空滑,欲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