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因家贫,不能采丹材铸鼎器专心修炼,以一介武弁,隶职王府。因后来阅读《龙虎经》(即《古文金碧龙虎大丹经》,下文《金碧经》同此),发现行世之本谬误为多。所以他以自己心得,为《龙虎经》分章定句而作注,又以魏伯阳《参同契》证其义,引申而为疏。以辨药材之真伪,金石之异同。自序称本不想以此书传于后世,但因其故友太乙宫养素庵道士周真一印证后上奏给朝廷,他也因此受到皇帝诏见,所以此书也流传于世。据其序知此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书名为《古文龙虎经注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熊文端公年谱

    一卷。清孔继涵(1739-1783)撰。继涵字体生,号蕻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专攻《三礼》,尤精历算,校刻《微波榭丛书七种》及《算经十书》,皆称精本。著有《春秋

  • 说文重文本部考

    一卷。清曾纪泽(1839-1890)撰。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长子。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签订收回伊犁的《中俄伊犁条约》,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

  • 吴桥县志

    ①十卷。清任先觉修,杨萃纂。任先觉,字伊水,山西宁武人,顺治进士,曾任吴桥县知县。杨萃,吴桥县人,儒学生员。康熙九年(1670)任先觉任吴桥县知县后,“皇上允辅臣请,修一统志”。明万历创修的吴桥县志已

  • 唐人选唐诗

    一卷。唐佚名编。敦煌本诗选两残卷。甲卷凡六家,计七十一首。前三首人名在断损处,不可见。其名存者,有王昌龄、邱为、陶翰、李白、高适。高适诗《上陈左相》一首,残佚后半。乙卷凡二家,录诗四十三首,末二首题李

  • 周官总义

    三十卷。宋易祓撰。易祓生卒年不详,字颜章,号山斋,湖南宁乡人,淳熙进士第一,诏事苏师旦,历官礼部尚书,师旦败,贬死。生平著述颇多,除著《周官总义》外,还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

  • 左史谏草

    一卷。宋吕午撰。吕午字伯可,歙县(今属安徽歙县)人。嘉定四年(公元1211)进士,官至起居郎、右文殿修撰、漳州知府。其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左史谏草》收有吕午的奏议六首,后附其子吕沆的奏议一首、家传

  • 海外奕心

    一卷。清代乔钵、闻性道合撰。乔钵(生卒年不详)字文衣,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闻性道(生卒年不详)字天逎,浙江宁波(今浙江宁波市)人。此书属于札记笔记体裁,共摘录札记七十余条,有的是概略地论述“名”、

  • 养生弗佛二论

    一卷。明魏大成(生卒年不详)撰。魏大成,字时夫,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一卷,专谈养生之道。其《养生论》认为平情为祛病之本,深明医之不足恃。其《弗佛论》则明儒理以辟释。持论较为公正

  • 白云山房集

    二卷。明高应冕(约1549前后在世)撰。高应冕,字文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进士,官光州知州。著有《白云山房集》。此集为高应冕文集。共二卷。所录序、记、杂文共八十七

  • 绝妙好词校录

    一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生平事迹见《清真集校本》。文焯以南宋高词,尽于周密《绝妙好词》一编。惜传写多讹,元刻难见,因详加校订,分别摘录。词有刻本者,则择善而从之。又得《小瓶庐》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