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参同契集注

古参同契集注

六卷。清刘吴龙(生卒年不详)撰。刘吴龙,字绍文,南昌人,雍正癸卯(1723年)进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撰有《古参同契集注》等。《周易参同契》一书,始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撰“《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见葛洪《神仙传·魏伯阳》)。《旧唐书·经籍志》于五行类著录《周易参同契》二卷、《周易五相类》一卷皆题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志》于五行类著录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周易五相类》一卷。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古文周易参同契》,其后有明代蒋一彪、清代李光地、袁仁林等都阴祖其说。刘吴龙撰《古参同契集注》,依宋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本。但他于卷首自序中称“《参同契》自明杨慎掘地得原本,经传始分。”并于注前载杨慎序说《参同契》一书,隋唐经籍志都不载录。此说本不确,刘吴龙又继其误传以托古文实为不妥。后世学者认为杨慎所说古本不足为据,俞琰本也不如彭晓、陈显微等家注本。然而刘吴龙虽未依所谓“原本”而依俞琰本,也不能算是确切。所以学者对其书不以为然,清《四库提要》据江西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抱碧斋杂文集

    一卷。清陈锐(详见《抱碧斋诗》)撰。陈锐有《抱碧斋诗》五卷。本书按文体编次,除四篇序外,箴、赋、书、行述、家奠文、哀文、祭文、吊文各一篇,共收文十二篇。杂文集中只有《先母行述》一篇为散文,其余皆为骈文

  •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

  • 煎茶水记

    一卷。唐张又新撰。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元和九年(814)进士第一,任右补阙,党附于李逢吉,为八关十六子之一。先后任过江州刺史、刑部郎中,因罪贬左司郎中。著有《煎茶水

  • 经学通诰

    五卷。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字奂彬、焕彬,号直山、郋园。湖南湘潭人。清光绪进士,授吏部主事。戊戌维新时期,为湖南顽固派首领之一,诋毁维新学说,排挤打击维新派。文章宗法桐城古文。是近代著

  • 赐书堂诗稿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

  • 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

  • 周礼聂氏音

    一卷。聂氏撰,清马国翰辑佚。聂氏不详何人,聂氏书隋唐志皆不著录,唯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之,盖早已亡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中辑得聂氏音十条,其中《地官》七条,《春官》二条,《冬官》一条,裒为一卷,刻入

  • 大元一统志

    元代官修地理总志。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马刺丁、虞应龙等编纂,至元三十一年(1294)完成初稿,共七百五十五卷。后因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和《辽阳图志》,遂议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其

  • 海琼传道集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 即墨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尤淑孝修,李元正纂。尤淑孝字孟仁,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九年(1754)任即墨知县。李元正,邑人。尤淑孝到任后,周览疆域,博考庶政。因索邑乘参阅,见其断简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