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清周宗濂(生卒年不详)撰。周宗濂著有《耻亭遗书》。本书取马瑞临《文献通考》、王圻《续文献通考》,首尾编次,仍如原书的二十四门。唯有帝系、象纬、物异、四裔、节义、方外六门,因难于节录置之。其因文附
二卷。清梁锡玙撰。此书系补朱子《周易启蒙》。梁氏或补上书未备,或上书文字内容已备,而为之补图。此书于启蒙多补充,然画蛇添足之举也不少。梁氏当时以经学闻名,其易学得时人推崇。今观之,其易学多所疏陋。今存
二十二卷。清金诚撰。金诚字闲存,华亭人。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记有“略言”六则,“谈余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以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
三十二卷。清郑杰(生卒年不详)编辑。郑杰,字人杰,又字昌英,约乾隆、嘉庆年间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间贡生。喜藏书,其藏书之所曰注韩居。《国朝全闽诗录》简称《闽诗录》,系郑氏在藏书之闲暇辑成。其
三卷。清武延绪(生卒年不详)撰。武延绪,字次彭,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进士。官至京山、咸宁两县知县。撰有《庄子札记》。清代学者研究《庄子》的著作体例不一,或圈点、训诂,或集注、释解,或笔记、评议,
十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心吾(一作新吾),河南宁陵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刑部侍郎。著有《四礼疑》,已著录。是书为其孙吕慎多等所刊,共十卷。坤于明季讲学诸儒中,
一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时称少美。太仓人。好学而善诗文。曾官礼部主事等。王世懋著述宏富,有《奉常集》六十九卷等多部。《二酉委谈》一书乃随笔杂记,多说神怪之事。亦间作放达
二十四卷。旧本题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少孤贫。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累官河南按察使。才学广博,与吴国伦、徐中行等号称“后七子”。著有《沧溟集》等。本
三十二卷,清景日畛著。景日畛(约1662-1733),字东旸,号嵩崖,河南登封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高要县令、礼部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全书三十二卷
五卷。明张正宸(约1656前后在世)撰。张正宸,字羽侯,号格庵,晚号东饿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事迹具《明史》本传。张正宗为刘宗周弟子,生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