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潜斋年谱
一卷。清劳潼编。劳潼字润之,号莪野,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救荒备览》、《读史随笔》等书。为谱主门人。谱主冯承修(1702-1796),字达天,号潜斋,广东南海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历任吏部主事、礼部郎中,贵州学政等官。晚年掌教越华、粤秀等书院。此谱记谱主仕历、讲学及家事等。谱前录史本传及像赞数则,谱后有冯应榴撰墓志铭及子孙跋。此谱初刊于嘉庆年间,宣统三年(1911)有学古堂刊本。
一卷。清劳潼编。劳潼字润之,号莪野,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救荒备览》、《读史随笔》等书。为谱主门人。谱主冯承修(1702-1796),字达天,号潜斋,广东南海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历任吏部主事、礼部郎中,贵州学政等官。晚年掌教越华、粤秀等书院。此谱记谱主仕历、讲学及家事等。谱前录史本传及像赞数则,谱后有冯应榴撰墓志铭及子孙跋。此谱初刊于嘉庆年间,宣统三年(1911)有学古堂刊本。
十五卷。明茅瑞征(详见《虞书笺》)撰。《禹贡汇疏》计有图经二卷、汇疏十二卷、附录一卷。图经部分,上卷共二十四图,皆取自郑晓《禹贡图说》;下卷亦二十四图,系瑞征个人补辑。汇疏部分,九州每州一卷,共九卷;
一卷。清全祖望(1705-1755)撰。祖望为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选庶吉士。后因受权贵排斥,辞官归里,专心读书著述。曾七校《水经注》、三笺《
一卷。徐士俊(1602-1681?)撰。徐士俊,原名翙,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善诗、画,工杂剧,所撰多至六十余种。今存《洛水丝》、《春波影》两种各一本于《盛明杂剧》中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十六卷。附《郑氏诗谱补亡》一卷。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滁州太守、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因批评朝政、参预
十卷。意大利高一志(?-1640)撰。高一志字则圣,初名王丰肃、王一元,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中国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当反教运动时他与曾德昭均被捕入狱,于1617年被逐到澳门,教会在
十五卷。元释大诉撰。大诉字笑隐。生卒年不详。居杭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此集诗六卷,文九卷。前有虞集序,谓其“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沈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
四卷,首一卷,清陈吴萃等修,姚炳奎纂。陈吴萃,曾任邵阳县知县。姚炳奎,邑人,邵阳县候选教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廷令各直省府厅州县咸撰乡土志一书,意使人民由爱乡而知爱国。时陈吴萃任知县,奉命遵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臧琳(1650-1713)辑。臧琳字玉林,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间诸生,清代经学家。治《尔雅》、《说文》,通训诂之学。治经以汉注唐疏为主,实事求是,为阎若璩、钱大昕称
八卷。清陈作霖(1837-?)撰。陈作霖,字伯雨,晚号雨叟,可园老人、冶麓老人,重光耄道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咸丰元年(1851)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得侯补教谕衔,终生不得实授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