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补逸

仪礼补逸

九卷。元汪克宽(1304-1372)撰。汪克宽字德辅、德一、促裕,号环谷。安徽祁门人。少承家学,后从师于吴仲迁。中泰定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被黜,遂弃科举。汪克宽致力于经学研究,授徒于宣州,学者称怀谷先生。明初,洪武初聘修《元史》,书成将授官,以年老有疾辞归。著作颇丰,除《仪礼补逸》外,还有《环谷集》、《诗集传音义会通》、《程朱易传义音考》及《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等书。《仪礼补逸》虽以补逸为名,却与吴澄《仪礼逸经传》不同,取《仪礼》、《周礼》、《大戴记》、《小戴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以及诸经之文凡涉及礼者,以吉、凶、军、宾、嘉五礼统之,五礼又分子目一百八十四,每类皆联属书之,而词不相关。汪克宽著书,不甚讲体例,所录每条必标出出典,一类之中,条条连缀书之,合为一篇。此书实考典故,非考故事,并多引春秋失礼之事,杂列古制之中。有进行论说,纠正其谬的,也有不加论说的。对前儒之说有所驳难,但驳难中不免有失考证,选取材料亦多有可商榷之处。《仪礼补逸》虽体例较为特殊,在研究《仪礼》著作中仍属有较高参考价值。汪克宽按类系目、以目列事的方法,虽与传统不同,但却简捷明快。所属论语,也不失纯正。明程敏政《篁士敦集》有《仪礼补逸》,在此篇后称《仪礼补逸》一篇“尤号精确”。《仪礼补逸》版本有陆有弘治本,明洪武刊本;明弘治中程敏政校刊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嘉庆姚繐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私说

    二卷。清倪上述撰。倪上述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尊信《古文尚书》,只是对梅赜本伪《古文尚书》不满。倪上述在其自序中认为,梅本的篇章字句之间。尚待辨正。此外,倪上述还认为姚方兴所得《舜典》二十八字,一

  • 操缦录

    十卷。清胡世安(生平见《大易则通》)撰。此书专辨丝音。杂引古书为证,兼及诗赋。书中共分四门:一是“离音弋载”,统论声律;二是“乐统博稽”,论琴;三是“遗音缀笔”,论瑟;四是“丝系衍记”,论琵琶、筝、箜

  • 鸿桷斋文集初刻

    一卷。清李图(生卒年未详。)撰。李图字少白,山东掖县人。嘉庆孝廉,以保荐签发直隶知县。图雅擅篇什,此仅其文集之刊成者。图肆力于古,学养充然自得。集中计有传、论、辩、议、序、碑记、寿序、墓志铭,都凡二十

  • 春秋正旨

    一卷。高拱(1512-1578)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今属河南)人,明代政治家。嘉靖进士,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徐阶引入内阁,负气专横,为舆论所迫,乞归。隆庆时复入阁,官至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益专横。

  • 唐写卷子本说文解字残卷

    此残卷有九十四行,每行两篆。每篆分为三栏:上栏篆文,中栏音切,下栏说解。皆为木部,“祖”字起,“楬”字止,共一百八十八字。然首行两篆仅存“木”旁,十五行上下两篆全损,九十二、九十四两行古文“柙”字和篆

  • 卫生简易方

    见《卫生易简方》。

  • 三僧诗

    三卷。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诗稿》、一曰《高松诗稿》、一曰《中峰诗稿》。考《千顷堂书目》有智观《中峰草》,注曰:“字止先,号蔚然。江都僧,雪浪弟子。居浙江吴兴双髻峰。”其二僧则未详。然其《高松诗稿

  • 辨志书塾所见帖正续刻

    无卷数。清李兆洛辑。前列赵南星至朱国祯十一人,为“东林翰墨”。又缪昌期至侯歧曾十四人,附候氏书五家。自跋说,明时诸书家,随听见入石,故不能依先后次弟入石。始于道光六年(1826)春,完于十四年(183

  • 切韵指掌图

    二卷。传本卷首有署名宋司马光的序文,过去很多人认为本书为司马光所作,宋董南一《切韵指掌图序》云:“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切韵指掌图》,宋司马光撰。其‘检例’一卷,

  • 皇王大纪

    八十卷。南宋胡宏(1106-1162)撰。宏字仁仲,号五峰,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安国季子,以荫补右承务郎。秦桧当国,避而不出,笃意理学。著有《知言》、《皇王大纪》、《五峰集》。书分三纪,《三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