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正义表

五经正义表

一卷。卢文弨(1717-1796)录。卢文弨初名嗣宗,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渔,又号檠斋,粲斋,晚更号弓父,又号抱经,署鬯庵,万松山人,人称抱经先生,浙江余姚(今浙江杭州)人,清著名的校勘学家、经学家、藏书家、文学家。据《清史稿·卢文弨传》记载:“乾隆十七年(1752)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历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官湖南学政,以言州县吏不应杖辱生员左迁。后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以经术导士,江浙士子多信从之,学术为之一变。晚年讲于钟山、娄东、龙城等书院。文弨潜心汉学,与戴震、段玉裁友善。好校书,所校书参合各本,择善而从,颇引他书而改本书。所校《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独断》、《经典释文》诸善本,镂板惠学者。又苦镂板难多,则合经、史、子、集三十八种而名之曰《群书拾补》。所自著书有《抱经堂集》三十四卷、《仪礼注疏详校》十卷、《钟山杂记》四卷、《龙城杂记》三卷、《广雅释天》二卷。皆使学者是正积非,蓄疑涣释。卢文弨著述校勘繁富,《抱经堂丛书》收录经、史、子、集各个方面书籍校补二百六十二卷。卢文弨精于校勘。校勘时不墨守一家,不专主一说,博采众家,从文字考订中作出较为可信的新见解,使之成为善本。注释汉唐经学诸书汇刻为《抱经堂丛书》,集书十五种,最为精审。《五经正义表》刊本,俱缺。《文艺英华》亦不载。只有明钱保孙影抄宋本《周易注疏》书首载有此表,文弨据此录出,其“勅”字唐人皆作“勑”,并提行刊印,俱仍照旧。只有宋讳缺笔字,则为改正。卢文弨刊印此表,列在《群书拾补》的首篇。此《表》列为一卷,收入《抱经堂丛书》。

猜你喜欢

  • 方舟易学

    二卷。宋代李石(1108-1181)撰。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他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没有他的传。据《系年要录》和《画继》等书记载,知李石于绍兴二十一年(

  • 论语郑义

    一卷。清俞樾(1822-1907)撰。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有《春在堂全集》。注《论语》的书以何晏《集解》所载孔安国注最早,但有人怀疑其为赝品,不足依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称,郑玄就鲁

  • 后六帖

    见《白孔六帖》。

  • 四礼便览

    八卷。朝鲜李縡撰。李縡字熙卿,号陶庵。牛峰人,生卒年未详。朝鲜近代著名学者。此书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四礼之下又各统若干小目:冠礼;冠、笄;婚礼:议婚、纳采、纳弊、亲迎;丧礼:初终、袭、小敛、大敛

  • 儒宗理要

    二十九卷。清代张能鳞见《诗经传说取裁》编。本书把宋五子(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张载)的著述分类编在一起,在每卷书前加一小序言,介绍该书,另外还加一“本传”,其中有周敦颐著述二卷、二程子六卷、朱熹著

  • 古经服纬

    三卷。清雷鐏(生卒年不详)撰,子雷学淇(1739-1829)笺。雷鐏,字宗彝,通州(今河北通县)人,官至崇仁县令。雷学淇,字瞻叔,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山西和顺县

  • 历代史表

    五十三卷。清万斯同撰。十七史自《后汉书》以下,只有《新唐书》有表,其余皆缺,故作者予以一补撰。以《史纪》、《汉书》的体例为参考,作诸王世表、外戚侯表、外戚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将相大臣及九卿年表;仿

  • 后汉书辨疑

    十一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有《汉书辨疑》已著录,《后汉书辨疑》体例与他所撰著的《汉书辨疑》大体上相同。统观全书,卷四《安成孝侯赐传》“同抛财产”,引《史记·三代世表》“抛之山中”,证论“抛”字不是古

  • 宋史偶识

    三卷。明项梦原(生卒年不详)撰。项梦原,字希宪,秀水(浙江嘉兴)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宋史偶识》是他读《宋史》时,随笔摘录的。书中的见解可供读史者参考。此书有清浙江巡抚采进本。

  • 大隋众经目录

    七卷。隋代释法经(生卒不详)等撰。法经生平事迹不详。《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四年,于大兴寺置十大德,即法经、僧休、法粲、慧藏、洪遵、慧远、法纂、僧晖明穆、昙迁等监掌翻事,敕修此书。《大隋众经目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