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
一卷。明周道仁(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道仁,字以修,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是集所作拟汉、魏乐府诗共一百零三章,原附于所刊孙一元《太白山人稿》后。自序称道不师孔、颜,学不则经、史,性不本忠、孝,法不宪天王,岂伊无才,致讥寡识。其论甚正,但其诗则仍不脱摹拟形似。
一卷。明周道仁(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道仁,字以修,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是集所作拟汉、魏乐府诗共一百零三章,原附于所刊孙一元《太白山人稿》后。自序称道不师孔、颜,学不则经、史,性不本忠、孝,法不宪天王,岂伊无才,致讥寡识。其论甚正,但其诗则仍不脱摹拟形似。
见《针灸甲乙经》。
十二卷。明张敉(生卒年不详)撰。张敉初名张献翼,有《读易纪闻》,已著录。是书共十二篇:《舞容》、《舞位》、《舞器》、《舞服》、《舞人》、《舞序》、《舞名》、《舞音》、《舞什》、《舞述》、《舞议》、《舞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撰。怀仁字敦伯,一字勋卿。幼年入耶稣教会。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初在陕西传教,后被召至北京,因杨光先事件而入狱,不久被释放出狱。怀仁一生著述甚富,其中关于天文
①十二卷,清何廷韬修,王禹锡纂。何廷韬,字毅庵,辽东沈阳(今东北沈阳)人,由官荫官咸宁知县。王禹锡,字耐庵,本县人,任山东长山丞。明顺天时,学博伍福始修县志,纪载凡例皆扼要。万历三十三年(1605),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魏裔介既撰《圣学知统录》,以为尚缺乏完整,复作此书以翼助之。所录共22人,上起伯夷、柳下惠、董仲舒,中及韩愈、胡瑗、邵雍、杨时,下迄蔡清、罗钦顺、顾宪成、高攀龙。
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开元十年(722),中书舍人陆坚奉诏撰修《六典》,唐玄宗手写白麻纸六条,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令以类相从,由丽正修书院总其事。开元十三年,丽正院改名集
三卷。余缙撰。余缙,清代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字仲绅,号浣公。顺治壬辰(1652)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有《大观堂文集》。是集即其官御史时所上诸疏,共四十三篇,另附外官告病诸疏,是其未上之稿。
二卷。旧本题宋张抡撰。张抡,字材甫,籍贯及生卒年代均不详。据史书记载,张氏以词章邀宠,并对《易经》颇有研究,官至知阁,著有《绍兴内府古器评》。是书主要记载汉以前各种古器。上卷记载九十八事,其中如周文王
二卷。费信撰。费信(1388-?)字公晓。苏州昆山(今江苏)人。永乐、宣德年间,曾以通事(翻译)之职,随郑和通使西详。前后四次。历览诸国人物、风土。将所见所闻撰成此书。前卷所记为其亲历诸国。后卷为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