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传

中庸传

一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宋清丰(今山东巨野)人。北宋藏书家、学者。著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是书后有以道自记,谓近世学者以为中庸为二事,这种说法都是穿凿而贰之,于是本诸先生长者之论作传。又说是书收拾煨烬之末,简编不伦不类,文字混淆回舛。朱子根据石塾中庸集解采两程、游、杨、谢、侯诸家之说,芟后编为《辑略》,不取以道之说。而以道是书引胡瑗、刘敞、温公、二程,姚子张、张横渠等人,除二程、横渠外,都是《辑略》所未取的。是书大旨以“诚明”二字通释全篇,谓“诚明”即是中,又即是仁义。是书流传很少,有咸丰元年(1851)海昌蒋氏刊本。

猜你喜欢

  • 东岩集

    六卷。明夏尚朴(1466-1538)撰。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广信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少师娄谅。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官至南京太仆少卿

  • 古今谚古今风谣

    各二卷,明杨慎(1488-1559)撰。(生平见《广夷坚志》)。《古今谚、古今风谣》是杨慎采录古今谣、谚各为一编。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不应该称为谣谚的内容。同时杨慎自造的数语也不应该入书。造成这种混杂的原

  • 洞仙传

    一卷。宋无名氏撰。书中载录自元君而至姜伯真共七十七人传。其中含有徐福(秦始皇时人)、郭璞(晋人)、寇谦之(北魏人)、于吉(东汉人)等诸名神仙人物。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书目皆

  • 吕子续补

    一卷。清梁玉绳(见《吕子校补》条)撰。玉绳既有《吕子校补》二卷,后又披览他书,续有所获,分见于其所著《瞥记》,及其子学昌所辑《庭立纪闻》中。清光绪年间,嘉兴陈其荣从二书中录出,依次排列,名《吕子校续补

  • 礼稽命征

    不分卷。清黄奭辑。黄奭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以天人感应学说论历代礼制的变化,其核心思想大意是:王者制礼作乐本之于天命,然而天命不常,因之历代礼制都有增损、改易。如:唐虞五庙是亲庙四种加始祖庙,其后夏、

  • 老圃良言

    一卷。清巢鸣盛(生卒年不详)撰。巢鸣盛,字端明,号崆峒,止庵,浙江嘉兴人,崇祯年间中举人,明亡后归隐。《老圃良言》是巢明盛依邻人老圃所讲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实验取得效果后,将平时记录整理成的一本农学著作

  • 读经琐记

    不分卷。近人易顺鼎(详见《经义莛撞》)撰。此书附刊于所著《经义莛撞》后,其价值似不如之。其中偶杂前人已论之言。如引张孝达之说,谓《尚书》“率循大卞”,即“大变”,“循”与“顺”通,“循大卞”犹言顺大变

  • 如皋县续志

    十二卷。清范仕义修,吴铠纂。范仕义,字廉泉,云南保山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曾五任如皋知县。吴铠,字梅孙,仪征人,举人,如皋雉水书院院长。此志始纂于道光十六年(1836),次年书成。此志为嘉

  • 东牟集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