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声韵学

中国声韵学

四编十五章。姜亮夫著。姜亮夫(1902-)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县人。192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语言文字学。1928年起任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1935年至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返国后历任东北大学、云南大学、杭州大学等校教授。致力于音韵学、文字学、敦煌学、楚辞学研究。善于综合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神话学和中外古代史知识考释语言文字。尚著《诗经联绵字考》、《瀛涯敦煌韵辑》、《楚辞通故》等多种。《中国声韵学》是早期讨论中国音韵学概论性质的著作,凡四编十五章,第一编《前说》:一《中国声韵学概说》、二《音之生理基础》、三《音之物理基础》、四《文字与声韵学》、五《音之通转》、六《音之地的差异》;第二编《声》:七《声之原理》、八《声之历史的叙述》;第三编《韵》:九《韵之原理与分析》、十《等呼论》、十一《四声五声说》、十二《广韵之研究》、十三《古韵》;第四编《反切》:十四《反切之原理与方法》、十五《反切之史的叙述》。附录《中国声韵学书目举要提要》。此书之旨诚如作者自序所云:“顾江戴段之书,其考古之功皆不可没,余杭章君,妙合神旨,解理益多,然其书皆不便于初学。往者余以耑蒙之姿,寄食南北,为诸生讲习此学,既病前贤之多陈往迹,使人有漫汗之叹,复病近人之空说原理,使人忘原流之自,乃以发音学之原理,解说声韵之素质、反切之法则,比合近代之语音,渐推唐宋,上及三古,自近及远,以探其原。复举声韵学史上之荦然大者,综其条贯,比其事类,略为陈之。”首先以现代语音学原理对“声”、“韵”进行分析说明,次以逆推之法叙述评价传统音韵学的重要著作及各家之说,末编讨论反切,说明反切的原理、方法、源流和弊端。书中对历代,特别是清代以来学者的主要成就有详细的说明与分析。是书世界书局1933年初版。

猜你喜欢

  • 新学汇编

    四卷。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略论》)、英国李提摩太(详见《格致质学启蒙》)、美国李佳白(1857-1927)撰。上海蔡尔康编辑。李佳白,美国北长老会教士,1882年来华,在山东传教。甲午战争时任伦

  • 五桂楼书目

    四卷。清黄澄量编。黄澄量,字石泉,余姚人,目录学家。生平酷爱古籍,于故居前拓地建楼,用于藏书,曰“五桂楼”,编著《五桂楼书目》。该书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经部分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总义

  • 带月草堂诗集

    一卷。清颜怀礼(?-1722年以前)撰。颜怀礼,字约亭。山东曲阜人。袭世职为“五经博士”。其人好学,又喜作诗。不幸早卒。本集为其弟怀绎所辑,集前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峄县李克敬序。李克敬认为,如果

  • 说苑

    二十卷。刘向(详见“新序”条)编辑。曾巩校书序云:“得十五篇于大夫家,与旧为二十篇。”《四部丛刊》或单行本二十卷,是历史故事集。其中材料,有出于汉朝藏书《说苑杂事》,有出于他的私藏,有出于民间书,也有

  • 留余堂记

    四卷。明潘季驯(1521-1595)撰。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其平生功业,在于治河。作有《河防一览》。《留余堂记》等。是集诗

  • 射堂诗钞

    十四卷。明吴梦晹撰。吴梦晹,字允兆,浙江归安(今吴兴)人。生卒年不详。布衣。射堂为其所居之室。是集为其曾孙吴自岩所编。末附朱大复等挽诗。大复自注,称梦晹年老气衰,颇有文通之尽,没后友人检其遗稿,大半散

  • 诸儒语要

    二十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江苏武进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得第一名,授武进主事。后任翰林编修、春坊司谏。因触怒明世宗,夺官为民。东南倭寇作乱、被起用为南部东

  • 春溪诗集

    四卷。明狄冲撰。生卒年不详。狄冲,字冲虚,溧阳(今江苏)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是集分未达、筮仕、南行、移滇、居筠、近游、金陵七稿。其拟李东阳乐府一百零二首,自谓神似。然全袭

  • 知新录

    三十二卷。清王棠(生卒年不详)撰。王棠字勿翦,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此书效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按类撰编,却不立部目。每论一事立一标题,且博采众家之说,详细考辨,间或阐述个人观点,力求详尽,但所采引

  • 道德经疏

    见苏辙《道德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