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溪日谈录

东溪日谈录

十八卷。明周琦(生卒年不详)撰。周琦字廷玺,马平(今广西柳江)人。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曾师事洛阳阎先生,而阎受业于薛瑄。故其学以程朱为本,复性为主。他为人端直谨厚,见重乡里。每学有心得,必笔录之,积久汇成此书。全书分为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一卷,《异端谈》一卷,《辟异谈》一卷。《广西通志》载其著《日谈录》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论薛河东之学。考《儒正篇》,即此书的第十五卷,非别有《儒正篇》。书前有吕景蒙所撰的《序》,谓此书刻于嘉靖十六年(1537)。书中每条或十几字或数百字,一本濂洛之学。《性道谈》多引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之说而论述之。《理气谈》谓“理气只是一事”,不是理外有气,气外有理。《学术谈》谓为学第一要识得性,“善求以复之”。性在心,理在书,求学要以心为主,取法于书始可。《经传谈》又分为总说、《易》、《书》、《诗》、《春秋》、《礼》、《乐》、《大学》、《论语》、《孟子》十目,分别论述经义。《著述谈》分为总说、朱子小说书、朱子定本《孝经》、周子《太极图》、《通书》、张子《西铭》、《正蒙》、邵子《皇极经世书》、蔡季通《律吕新书》、蔡九峰《洪范皇极内篇说》、《阴符经》、《道德经》、列子书、庄子书、韩非《五难》、《孙子》十三篇、荀子书、董子《史策》、杨子书、文中子书、韩子《原道》、《原性》、郁离子书、龙门子书,以宋代理学著作为主。《史系谈》分唐尧至元、论每代的始末。《儒正谈》分为总说、周濂溪(敦颐)、程明道(颢)、程伊川(颐)、张横渠(载)、邵康节(雍)、程子门人之学、罗豫章(从彦)、李延平(侗)、胡文定(安国)、胡致堂(寅)、胡五峰(宏)、朱晦庵(熹)、张南轩(栻)、吕东莱(祖谦)、陆象山(九渊)、朱子门人,真西山(德秀)、魏鹤山(了翁)、许鲁斋(衡)、吴草庐(澄)、刘静修(因)、薛河东(瑄)、分别叙述其学说渊源及特点,学者的评价。《异端谈》主要是抨击佛、道、墨三家。《辟异谈》批判日月占一类的谶纬之说。全书所涉及的面广,资料较丰富,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的理学专著。《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谓“其书亦一本濂洛之说,不失醇正。盖河东之学虽或失之拘谨,而笃实近理。故数传之后,尚能恪守师说,不至放言无忌也。”有嘉靖十六年(1537)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新妇谱

    一卷。明末清初陆圻(1614-?)撰。圻字丽京,号讲山,钱塘(今杭州)人,顺治中贡生。与其弟陆阶、陆培以文学著名当时,被称“三陆”。康熙二年,因涉嫌《明史》案受牵连。出狱后,他不问政治,弃家远游,致力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

  • 易宗集注

    十二卷。清孙宗彝撰。孙宗彝高邮人。该书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以象、数、理各有所宗,因象而测其数,因数而测其理,而所宗者又以中为主,因此卷首冠以《中论》三篇。其说认为河图洛书五都居中,中是五象之宗

  • 周易本义补说

    五卷。清蔡绍江撰。蔡绍江字伯澄。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此书是蔡绍江奉父之命对朱熹《周易本义》所作的补注。因此其书体例为经文之下先列本义之注,蔡氏补说则低一格附于朱注之后。

  • 书经浅说

    三卷。朝鲜赵翼撰。赵翼字飞卿,号渚浦,平壤人,生于宣祖十二年己卯,卒于孝宗六年乙未,官至左相。著有文集十五卷。本书为奎章阁旧藏写本,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卷。今存为残本,上、下两卷,久已残缺,今仅存中

  • 四书遵朱求是录

    三卷。清周镛撰。周镛字仁泰,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受业于卢抱经之门。自言是书为抱经所授意。书中颇诋斥毛西河,然其义陈旧、庸俗、肤浅,于朱子之学,毫无发明。书中解“贤贤章”袭秦易堂说;解“不逾矩”云“

  • 古律经传附考

    五卷。清纪大奎撰。大奎字慎斋,江西临川人。此书凡五卷,首列《礼记》月令,次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编,以为或谓周公作月令,或云吕氏所作。然《吕氏春秋》十二纪皆首列月令,故其文殊不类。又谓《史记》、《汉

  • 诗切

    不分卷。清牟庭撰。庭初名廷相,字默人,山东栖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官观城县教谕。该书大旨以为鲁申培受业荀卿门浮丘伯,齐辕固、燕韩婴非别有师授,各就鲁诗自推其意,最后赵人毛苌托名

  • 四书酌言

    三十一卷。明寇慎撰。慎字永修,号礼亭,自号祋祤逸叟,同官(今陕西同官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苏州府知府。寇慎归宗王学,故书中多辟朱子之说,而某些观点近于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