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山诗集

东山诗集

二卷。明刘大夏(1436-1516)撰。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成化进士。历官兵部主事、福建参政、广东、浙江布政使。弘治六年(1493)黄河决口,以右副都御史督理治河,功成,升为户部左侍郎。后督理宣府兵饷,总制两广军务,皆有政绩,迁兵部尚书,因遭刘瑾迫害,遣戍肃州,后敕归。卒赠太保,谥忠宣。大夏平生虽不刻意为诗,然其情到兴具,颇得作诗之道,其诗浅俗有气势。《东山诗集》为明诗别集,有两种刻本:其一为正德十六年(1521)李承勋刻本,共二卷;其二为嘉靖五年(1526)屠应埙刻本,卷数相同,但诗作有所增益。两刻本前皆有吴廷举序。嘉靖本末还附有屠应埙的跋,说明了此集编辑、刊刻情况:“正德戊寅(1518)吴廷举来楚救荒,往吊大夏之丧于东山私第,于其仲子祖处得诗稿三百三十一首,以贻其友嘉鱼李(承勋)刻之。稍后嘉靖丙戌(1526),屠应埙由润州转官汴臬,遇廷举于留都,廷举又出此集以贻应埙,谓初刻至是已墨迹湮蚀,脱落不完,复授以所藏东山绝句八十一首,嘱应埙续刻以偿夙愿,应埙遂捐俸付郑州守刘汝輗校阅而重梓之。”第一刻今不可见,今存屠应埙重刻本。卷中诸体杂列,十之八九为七言律诗。

猜你喜欢

  • 泰山志

    三十卷。清金棨撰。金棨,字戟门,安徽休宁人。旧志泰山者甚多。明朝汪子卿有《泰山志》。后查志隆重修《岱史》,宋涛撰《泰山纪事》,萧协中有《泰山小史》,清朝林杭学则有《泰山辑瑞集》。金棨以旧志皆有不足,因

  • 普法战纪

    十四卷。王韬辑撰,张宗良口译。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焜,江苏长州(今吴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上海墨海书馆任职。咸丰十一年(1861),因上书太平军,受清廷通辑。

  • 千虑策

    二卷。宋杨万里(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是南宋四大家之一。此编计有君道三策、国势三策、治原三策、人才三策、论相二策、论将二策

  • 史通训故补

    二十卷,清黄叔琳撰。黄叔琳,生卒年不详。致力于经史著述,著有《研北易钞》,《史通训故补》。《史通训故补》一书主要是补充王维俭的《史通训故》之不足,此书与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几乎同时成书。浦起龙的《通释

  • 观象反求录

    无卷数,清甘仲贤著,甘仲贤字应篪。云南姚安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此书所谓观象,即是观文十四卦之大象。在“周易”各卦《大象》辞中,经常有“君子以”、“先王以”、“后以”、“上以”的字样,其意都是

  • 高子遗书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高攀龙(1562-1626)撰。高攀龙,字存之,一字云从,号景逸,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宪成没后,由他继主讲习,故世称“高、顾”。著

  • 读左约笺

    二卷。清冯李骅撰,夏大观注。冯李骅,字天闲,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诸生。夏大观,湖南湘潭(今属湖南省)人。该书对《左传》中的人物、史事有所评述,对文字训诂也有所笺释。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刊本

  • 丧礼备要

    不分卷。朝鲜申义庆撰。申义庆始末未详,仅知其学出于金沙溪,尝为书堂教师。是书前有光海君十二年庚申金长生序及仁祖二十六年戊子其子集序,集序云:“右申公义庆所纂述,先君子修润而弁之者,行于世有年。惜其书早

  • 安禄山事迹

    三卷。康姚汝能撰。姚汝能曾任华阴县尉。生卒年不详。本书上卷记安禄山出生至受玄宗宠遇事,起长安三年(703),迄天宝十二载(753);中卷记天宝十三载安禄山蓄谋叛乱到从范阳举兵叛乱事;下卷记安禄山称帝被

  • 罗圭峰文集

    三十卷。明罗(?-约1519)撰。罗字景鸿,江西南城人。成化末年(1487)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谥号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著有《罗圭峰文集》。据周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