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原录

东原录

一卷。北宋龚鼎臣(1010-1087)撰。龚鼎臣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历官起居舍人、谏议大夫、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京东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改大中大夫、提举毫州太清宫,以正议大夫致仕。龚鼎臣博学多才,遍读经史百家之说,精心考证,一有心得,随笔录之,以成此书。此书多考论、训诂,兼及杂事。许多考论,颇有见地,如解《易》之鼎金铉即《仪礼》之鼎扃;解《礼记》升中于天为《左传》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之中;解《杨子》如玉加莹句,据唐类书证李轨注为误本;解《后汉书》注引《潜夫论》化国之日句,为章怀太子避高宗讳;解马融轶越三家句,为指三王;又引说苑子桑伯子事,证王肃注之漏;引《汉书·地理志》有煮枣,证颜师古注之漏;引王弼解子弓为朱张字,证杨倞荀子注之误;引卞训为倒,证高诱、吕览注之误;引殷仲堪天圣论解仁宗年号,证拆字为二人圣之非;引汲冢记证汤墓在河东,证刘向说之非等,皆具功力,考据颇精。所记杂事,如太宗赐进士诗;艺祖(宋太祖)批答赵普论王仁赡札;艺祖幸绫锦院警戒梁周翰事;郑氏诗谱别有全本,欧阳修所得乃残帙;文彦博家庙不作七间,乃用唐杜岐公家旧式等等,皆可资参证。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书》本无百篇,孔子存《甘誓》,欲以见父子相传之义,存《盘庚》欲以为迁都之戒;又最先发出《洪范》错简之说,皆颇不可训。其解杜甫今日起为官句,谓今日为金曰之讹,以金日磾实之,亦属穿凿。至于所称“邵亢学士家作三代木主、不更画影、盖非古礼”之谬,据上下文义推之,“盖非古礼”当为“盖用古礼”之讹,可能传写有误,非为鼎臣旧文,不可以此责怪鼎臣。总起来说,该书不失为一部颇具考证之作,可资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艺海珠尘》、《四库全书》、《函海》、《十万卷楼丛书初编》、《丛书集成初编》、《宋人小说》等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艺海珠尘》丛书本排印,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南齐文纪

    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

  • 古诗镜

    三十六卷。明陆时雍(生卒年均不详)撰。陆时雍字仲昭,又一字幼淳,桐乡(今属安徽省)人,嘉靖进士。明澄从子。知上高。后到永宁,有惠政,民为立生祠,升工部郎中。时武定候郭勋权倾中外,陆时雍劾其欺罔朝廷,落

  • 春秋左传函义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著名学者、史学家。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领国史,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性好阴阳术

  • 艮山杂志

    二卷。清翟灏编辑。翟灏,字晴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任金华教授。所著还有《四书考异》三十六卷、《尔雅补郭》二卷、《湖山便览》十二卷、《通俗编》三十八卷,皆刊行。民山志为残

  • 读公羊注记疑

    三卷。清张宪和(详见《公羊臆》)撰。张宪和对公羊学深有研究,撰有《张氏公羊二种》,该书即其中之一。大体上在于驳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牵强附会之说,恢复《公羊传》的原意。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多引

  • 说文疑

    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是书依李焘《说文五音韵谱》以始东终甲为次,故分卷亦依李焘之数。每卷补遗,附于卷末,不另为卷。卷末另附《汉书》古字及音义异同诸字,与全书正文并不相干。没有凡例,惟开卷署曰:“《说文

  • 学圃杂疏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却金传》)撰。是书主要记载王氏园圃中所有以及其所闻所见的花、果、蔬、瓜、豆、竹等花木、果品、蔬菜。主要以花为主,草木之类则从略。各记载其品目及其种植的方法。《续说郛》中载有此书,

  • 少仪外传

    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以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国史院编修

  • 中庸述义

    二卷。清黄锡庆撰。是书无序例,开卷冠以全旨一篇,大旨专宗《章句》,故以《述义》为名,间或弥补疏漏,还是述之意。如解《中庸》,称中是古圣相传之道统心法,至精至大。孔子恐人不易识,及舍近而求远,所以加一“

  • 公安县志

    ①六卷,清杨之骈纂修。杨之骈,字锡山,一字仙田,安徽宿松县人,贡生,官公安县知县。公安县志,重修于康熙元年(1662)与九年(1670),之后知县何国栋延邑人毛寿登增订,未及卒业。杨之骈莅任,综其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