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三卷。南朝宋刘义庆(403-444)撰,字不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历任秘书监、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职,位终南充州刺史。义庆虽权势显赫,但《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常“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时文人学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皆在其门下。据本传所叙,《世说新语》一书,司能是由他和其门下共同编撰的。除此书外,刘义庆还著有《徐州先贤传》、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宣验记》和《典叙》等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临川王义庆集》八卷,已散佚。《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唐时又名《世说新书》,以区别刘向所著的《世说》,后改名《世说新语》原书八卷,梁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为宋人晏殊所删并。全书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东汉后期至晋宋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他们的言行和风貌,虽然不能说句句都是真实的,也有不能确指的传说性质,但大多数是可靠的,是魏晋士大夫阶级思想、生活的真实记录。它提供了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学、历史、风尚的珍贵资料。此书在选材和编排上,明显表现了作者的倾向性。他一方面宣扬名教,鼓吹封建道德,夸耀士大夫门阀的高贵和生活的豪华,欣赏名士风流,崇尚清谈;另一方面对所谓魏晋风度也有不满和批评。这种对人物及其行为的赞赏和贬斥,不是通过语言直接加以评论,而是由分类的名称表现出来的。如在此书三十六个门类中,既有较为客观的“言语”、“文学”、“术解”类,也有肯定的“德行”、“方正”、“雅量”类,还有带批评色彩的“任诞”、“简傲”、“汰侈”、“俭啬”类,总的来说,他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物的。艺术上突出地表现为,《世说新语》的语言,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还是人物本身的语言,虽极简洁,却意味隽永,往往片言数语,就能勾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面貌。人物对话,采取当时的口语,应对巧妙,别有韵味,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赞。《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甚大,它的出现,开创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新体裁,形成了轶事小说的一个新流派。继它之后,续书和仿作大量出现,如唐王方庆《续世谈新书》(已佚),宋王傥《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明何良俊《何氏语林》、李仲文《明世说新语》,清王晫《今世说》,近人易宗夔《新世说》等自成一体,蔚然成风。书中的许多故事,如“周处除三害”,“祢衡击鼓骂曹”、“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广为流传。《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引书四百余种,现多已失传,尤其珍贵。有唐写卷残本、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日本影宋绍兴八年董葊刻本、明嘉靖十四年袁絅仿宋刊本、《四部丛刊》本、明吴兴凌氏刻朱墨套印本、纷欣阁丛书重刻表本、康熙十五年刊本、王先谦校刻本、《惜阴轩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四部备要》本、又乾隆二十七年董氏刊本二十卷,题《重订世说新语补》、又明嘉靖四十五年太仓曹氏重刻本、明嘉靖毛氏金亭刻本、崇文书局汇刻书本、《诸子集成》本均六卷。又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本。

猜你喜欢

  • 公羊义疏

    七十六卷。清陈立(1809-1869)撰。陈立字卓人,号默斋,江苏句容人,清代著名学者、今文经学家。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二十四年补应殿试,迁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升郎中,累官云南曲靖府知

  • 诗家直说

    二卷。明谢榛(1495-1575)撰。其生平详见《四溟集》辞目。此书原载其《四溟集》中,称《诗家直说》。后别出单行,题《诗家直说》,也题《四溟诗话》。谢榛论诗,亦有复古主张,但他已认识到本朝诗人学杜甫

  • 汉熹平石经残字谱

    一卷。关葆谦撰。葆谦字伯益,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有《新郑古器图录》二卷,已著录。此书所得汉石经残字共177字,其内容皆不见于诸家著录。葆谦的叙言对这些事实既无说明,而对其中哪一石可考定为属于哪一经,

  • 求缺斋弟子记

    三十二卷。清王定安(?-1896)撰。定安湖北东湖(今宜昌)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曾任山西冀宁道,凤颍六泗道等官。王氏为曾国潘弟子,曾氏斋号求缺,故书名为《求缺斋弟子记》。此书系王氏搜集曾国

  • 杲堂文钞

    六卷。《诗钞》七卷。清李邺嗣(1622-1680)撰。李邺嗣,原名文允,字杲堂(一字邺嗣),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诸生,年十二、三能诗,有秀句。后受父亲牵连,下狱。自此绝意人世,借诗酒,以寄情

  • 论语孙氏集解

    一卷。晋孙绰(314-37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榆次)人。晋文学家。官至廷尉卿。《隋书·经籍志》载《集解论语》十卷,并新旧唐志同为绰撰。《经典释文·叙录》作集注,亦为十卷

  • 春秋考

    十六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叶梦得之治《春秋》,多有攻击三传者,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并非自己所臆测。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陈振

  • 方众甫集

    十四卷。明方应选(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方应选,字众甫,别号明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卢龙兵备副使。应选初牧汝州,刻有《汝上诗文》二集。是集为方应选诗

  • 卢忠烈公年谱

    一卷。清卢安节编。安节字亨六,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为谱主曾孙。谱主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明天启进士,历任大名府知府,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等官。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大举进

  •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之“疋”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