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国春秋平话后集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

上中下三卷。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求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转入正文后又说:“却说齐王自孙子破魏之后,……”由此可知,“前集”的内容是说孙膑与庞涓斗智的。孙楷第和胡士莹推测,已佚失的“前集”题名可能是《全相平话孙庞斗智七国春秋前集》。今存明代小说题“吴门啸客”的《孙庞斗智演义》(又名《前七国志》)可能就是据《七国春秋前集》敷演而成的。本书卷上记齐燕交战,燕昭王拜乐毅为帅。卷中记乐毅破齐,孙膑、田单复齐。卷下记孙膑、乐毅之师鬼谷子、黄伯杨之间的斗法。书中所述之事多与史实不符。历史上乐毅伐齐,复齐者实为田单而非孙膑,但此书却演成以孙膑为主,田单只在火牛阵破燕时发挥作用,还说成是遵孙膑之命。所叙乐毅与孙膑的斗法,双方师傅下山助战,还有鬼谷先生大破迷魂阵等情节,充满神怪荒诞色彩,比《武王伐纣平话》尤为浓厚。述事文字简略。书中较多保留了“言者是谁”、“看胜负如何”一类说话人用语,场景结构、故事连结等都保留了“说话”的原始面貌,很接近讲史艺人所用的底本,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及“说话”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排印本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宋元平话集》本。

猜你喜欢

  •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详见《钦定诗义折中》)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

  • 脾胃论

    三卷。金李杲(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撰。此书编撰于宋淳佑九年(1249),是李氏创导的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上卷医论八篇: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肺之脾胃虚论、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治方、用药宜禁论、

  • 王柘湖遗集

    二卷。明王梅撰。王梅字时魁。浙江平湖人。生卒年未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选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因张延龄事受廷杖,谪判滁州而殁。王梅才气横溢,立志为文章,与同邑冯汝弼终日论之,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 梦溪笔谈

    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北宋沈括(1031-1094)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和元年(1054)以父任为沭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入昭文馆编校书籍,为馆阁

  • 律音汇解

    八卷。清邱之稑撰。之稑字谷士,湖南浏阳人。是书凡八卷,卷首有湖南布政使龚绶的序。此书先考周尺,以定十二律之变,凡箫、篪、笛、笙、竽、埙、琴、瑟、钟、磬之古制无不定。又本朱子《仪礼经传通解》、《诗谱》以

  • 我师录

    一卷。清代成孺撰。此书与作者所著《国朝师儒论略》体例大致相同,只是《论略》仅论及清代儒家,而本书论及上至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全书宗旨仍是调合朱陆二派学说的,调停之主要观点为:“立教”当以程朱学派为宗

  • 春秋决事

    一卷。汉董仲舒(详见《春秋繁露》)撰,清马国翰辑。根据《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既老病致仕,朝廷如有大议,派使者及廷尉张汤到他家中去询问,他的论对“皆有明法”。《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董仲舒治狱》十

  • 白氏长庆集

    七十一卷。唐白居易(772-846)撰。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贞元进士,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后因得

  • 怡志堂文初稿

    六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一字伯韩,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编修,改御史。与苏廷魁、陈庆镛号称谏垣三直。洪杨起事后,以道员守杭州,城陷死难。诗古文以梅曾亮为师

  • 春秋识小

    八卷。清庄有可(详见《周官指掌》)撰。有可家传《春秋》今文经学,著作很多。《春秋识小》一书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上研究《春秋》,注意对微言大义的阐发。作者认为“《春秋》一字有一字之义,一句有一句之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