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记》正误

《大戴礼记》正误

一卷。清汪中(1744-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江都)人。乾隆拔贡生,家贫,侍母至孝,以母竟不与科举,绝意仕进;治经宗汉学,于清代诸儒最佩服顾炎武、阎若璩、梅文鼎、胡渭、惠栋、戴震。治古文不取韩、欧,以汉魏六朝为则。毕沅总督两湖,聘入幕;曾于浙江文澜阁校《四库全书》,卒于西湖僧舍;著有《广陵通典》《周官征文》《左氏春秋释疑》,而《述学》内外篇尤有名。是书为校正《大戴礼记》谬误之作,或正篇数,或正字句,苟有所得,悉行录出。其正篇数者,如称“《六艺论》戴德传传记八十五篇,司马贞曰:‘《大戴》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崇文书目》《大戴礼记》十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中兴书目》今所存止四十篇,其篇第始三十九编,次不伦也,四、五两卷,《曾子》十篇,卷九卷十一两卷,即《汉书·艺文志》之《孔子三朝》七篇,皆各自成书”云云。于篇数之外,又逐篇与其它载籍互校异同,如于《大戴》原书《王言》第三十九云:“与《家语王言解》大同小异”,于《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云:“《礼记·哀公问》篇同,自章首至‘然后能以其教百姓’,《家语·问礼》篇有之,‘孔子待坐’以下,《家语·大婚解》略同。”其书正字句之处尤多,略举一例,《王言》第三十九,原文有“是不出而外乎”句,汪氏正云:“,《家语》作化”。全书引用浩博,以证其非,于《大戴礼记》之研究可谓披荆检棘,开一坦途。是书最早刊于《汪容甫所著书》中,后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笔记《礼记集说》

    十五卷。日本中村惕斋(生卒年不详)撰。惕斋笃信我国朱子之学,自四书五经至小学《近思录》之书,皆有注解。室鸠巢、雨森伯阳称他为“笃行醇儒”。是书首有安积信《序》,谓当惕斋讲学于京师之时,伊藤仁斋父子倡异

  • 济宁县志

    四卷,首一卷。民国藩守廉修,袁绍昂纂。藩守廉详见民国《济宁直隶州志》。袁绍昂,江苏南通人,曾任济宁县知县。民国济宁改州为县后,疆域和建置皆与前有所不同。袁绍昂任县令后,又设局重修志乘,成是志。《济宁县

  • 钦定皇朝通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

  • 甘泽谣

    一卷。唐袁郊撰。生卒年不详。袁郊字之乾,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北)人,一说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约唐宣宗大中前后在世。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累至虢州刺史。《新唐书·艺文志》载:“郊尝与温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

  • 蕉窗九录

    无卷数。旧本题明项元汴(1525-1590)撰。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秀水(今属浙江省)人。项元汴工绘画,尤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万历间卒。著有《蕉窗九录

  • 偏旁溯原

    二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宦于湖南。是书专论隶书之变,谓今之楷古之隶也。体从篆变,而改易增减,以求美观。故偏旁多失六书之义,如“火”字在下改为四点,而“鳥”、“焉”、“

  • 朱文公易说

    二十三卷。宋朱鉴编。监字子明,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嫡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

  • 雪履斋笔记

    一卷。元郭翼(?-1364)撰。郭翼字羲仲,自号东郭生,又称迁善先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以东郭先生故事名其斋曰“雪履斋”。曾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后得训导官,偃蹇而终。朱珪《名迹录》载,苏州知

  • 章氏遗书七种

    清章学诚(见《章氏遗书》条)撰。此书内容包括《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地方略例》、《文集》、《湖北通志检存稿》、《外集》、《湖北通志未成稿》。传世本有民国年间浙江省图书馆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