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驿之祸
唐末权臣朱全忠(即朱温)谋夺帝位,诛杀朝廷名士的事件。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唐朝权臣、梁王朱全忠为减少其称帝阻力,谋除朝廷名臣。宰相柳璨素为朝廷宿臣所轻,盛赞其谋。谋士李振屡举不第, 亦深疾缙绅之士,以至扬言: “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六月,朱全忠用柳璨、李振之策,聚原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等朝廷名士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位于今河南滑县境内),以“浮薄”罪名,一夜悉杀之,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此后,朝廷内出身于高门望族的大臣几乎为之一空。
唐末权臣朱全忠(即朱温)谋夺帝位,诛杀朝廷名士的事件。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唐朝权臣、梁王朱全忠为减少其称帝阻力,谋除朝廷名臣。宰相柳璨素为朝廷宿臣所轻,盛赞其谋。谋士李振屡举不第, 亦深疾缙绅之士,以至扬言: “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六月,朱全忠用柳璨、李振之策,聚原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等朝廷名士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位于今河南滑县境内),以“浮薄”罪名,一夜悉杀之,投尸于黄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此后,朝廷内出身于高门望族的大臣几乎为之一空。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为完成统一大业,他励精求治,富国强兵。励戒朝廷百司节俭省约,减轻农民力役。同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建德元年(公元572年),诛权臣宇文护,自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昭义(治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继之。刘稹秘不发丧, 自请为节度使,统领军事,多数朝臣主张姑息迁就,李德裕独排众议,坚持收复昭义镇。武宗采纳李德裕建议,决心讨
官署合称。隋设十二卫以领府兵,另设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计四府,不领府兵。该十二卫、四府统称十六府。唐前期亦有十二卫四府之设。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将各府统称为卫,遂有十六卫之称。参见“十二
努尔哈赤率兵围攻明朝山海关外重镇宁远卫的战役。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继熊廷弼之后,以孙承宗经略蓟辽。孙承宗命参将袁崇焕守宁远,修工事,兴屯田,积极备战
元末北方农民大起义。因起义者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领袖韩山童,原籍栾城(今河北栾城西),其祖父因传播白莲教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领袖刘福通,颍州(今安徽阜阳)人。韩山童、刘福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到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我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明代在东北设置的地方军政机构。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太祖时设辽东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元朝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
明末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公元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地主家当牧童,二十一岁时,在银川驿当驿卒,后失业,无以为生,又为高利贷所迫,偕其侄李过逃甘肃,
清军入关之初,鲁西南地区的反抗斗争。鲁西南嘉祥县满家洞“界连四县,穴有千余,周回二三百里”,形势十分险要。以宫文彩为首的满家洞起义军,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就曾高举闯王义旗,与封建统治阶级进行英勇斗争。清军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太宗死后,宗磐以长子身分本可直接继承皇位,而宗翰却恃势拥立年幼的完颜亶为帝,是为熙宗。宗翰死后,宗磐一派势力迅速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熙宗乃积极争取宗干、宗弼、完颜希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