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府派大臣如期割台。越后五日,日军攻陷台北。全台各阶层绅民纷纷组织义勇军,数十人至数千人不等,仅台中一带招募义勇军就达三十七营之多,最著名的首领有新竹、苗栗等县的吴汤兴、徐骧和姜绍祖等。各地义勇军积极配合刘永福黑旗军英勇抵抗日军。是年6、7月间新竹义勇军坚持战斗,牵制日军达两月之久。日军后在大甲溪被伏击, 死伤累累。在彰化,义勇军和清军坚守八卦山,轰伤日军师团长、亲王北白川能久中将,毙山根信成少将。在争夺八卦山的战斗中,吴汤兴阵亡,义勇军与黑旗军配合曾一度光复云林,并进围彰化城。在保卫台南曾文溪的战斗中,徐骧领导的义勇军大部战死,10月21日(九月四日)台南失陷。在两个多月之中,义勇军协同清军作战一百多次,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舰队,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二千人。为保卫台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猜你喜欢

  • 勃堇制

    女真族原始社会制度。勃堇为女真语,转讹为勃极烈,即后来满族所称之贝勒。意为部落之长。约出现于石鲁时期,但当时尚无官府设置。自乌古逎接受辽所授生女直部族节度使称号,始设官府属员。部落联盟出现后,又有都勃

  • 札萨克制

    札萨克,蒙语总管之义。清代为蒙古族地区官名。蒙古可汗土蛮(达延汗的嫡玄孙)势力强大起来,联合今内蒙古地区的六个大封建主,组成了一个管理漠南蒙古的机构。三传至其孙林丹汗,时当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被兴起于东

  •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见“广州新军起义”。

  • 北征乌桓

    曹操进攻袁绍残余势力和乌桓贵族蹋顿单于的战争。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利用袁绍外甥、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高干的力量,赶走袁尚、袁熙。袁氏兄弟逃奔辽西郡(治今辽宁义县西),投靠乌桓贵族蹋顿单于。

  • 王如起义

    西晋流民起义。晋室“八王之乱”期间,关中部分流民到宛城(今河南南阳)一带就食,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晋将山简、杜蕤,派兵押送流民返回关中。流民被逼无奈,王如率众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打败山简和杜蕤,攻占

  • 襄城战役

    李自成农民军歼灭明军汪乔年部的战役。新蔡战役后,明朝政府任汪乔年为陕西总督,率总兵郑家栋、牛成虎、贺人龙部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十一月出潼关,屯兵于襄城(今河南襄城)。当时李自成正围攻郾城左良

  • 梨园弟子

    唐代旧制,太常寺掌雅俗之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另设左、右教坊,选乐工数百人,以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使,掌宫廷音乐。玄宗精通音律,亲自在禁苑中的梨园教乐工学曲。这些学曲者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 太平军北伐

    1853——1855年(咸丰三年至五年)太平军为夺取北京而进行的远征,亦称“太平军扫北”。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不久,便于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部北伐。林、

  • 负荆请罪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廉颇向蔺相如赔礼道歉的故事。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王与秦昭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见时,赵王的随从蔺相如立了大功,回国后被授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有攻城

  • 高梁河战役

    又称幽州战役。宋初对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宋灭北汉,太宗乘胜率大军攻辽,企图一举收复幽蓟。但未作充分准备和严密军事部署。辽则经景宗时十多年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政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