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陈汤

陈汤

【介绍】:

东汉时零陵人。与羊孙等于安帝元初三年起事于零陵,以红巾裹头,烧官府,自称将军。后被镇压。


【生卒】:?—约前6

【介绍】:

西汉山阳瑕丘人,字子公。少好学,善为文。元帝时,以荐为郎,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郅支单于杀康居王,攻略乌孙、大宛等,威胁西域。建昭三年,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发兵斩杀郅支单于,定西域。封关内侯,拜射声校尉。成帝时,为丞相匡衡奏免。后大将军王凤奏为从事中郎,幕府事一决于汤。后以受贿,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还长安卒,追谥壮。


字子公,西汉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少好读书,家贫,不为州里所称。后为太官献食丞,求使外域,元帝时为西域副校尉。匈奴郅支单于盘据康居,杀汉官员,攻略乌孙、大宛,奴役康居人民。建昭三年(前36)他和西域都护甘延寿矫制发兵四万至康居,攻杀郅支单于,封关内侯,为射声校尉。后以罪免为庶民。(、)


【生卒】:?—约前6

【介绍】:

西汉山阳瑕丘人,字子公。少好学,善为文。元帝时,以荐为郎,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郅支单于杀康居王,攻略乌孙、大宛等,威胁西域。建昭三年,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发兵斩杀郅支单于,定西域。封关内侯,拜射声校尉。成帝时,为丞相匡衡奏免。后大将军王凤奏为从事中郎,幕府事一决于汤。后以受贿,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还长安卒,追谥壮。


字子公,西汉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少好读书,家贫,不为州里所称。后为太官献食丞,求使外域,元帝时为西域副校尉。匈奴郅支单于盘据康居,杀汉官员,攻略乌孙、大宛,奴役康居人民。建昭三年(前36)他和西域都护甘延寿矫制发兵四万至康居,攻杀郅支单于,封关内侯,为射声校尉。后以罪免为庶民。(、)


【生卒】:?—约前6

【介绍】:

西汉山阳瑕丘人,字子公。少好学,善为文。元帝时,以荐为郎,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郅支单于杀康居王,攻略乌孙、大宛等,威胁西域。建昭三年,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发兵斩杀郅支单于,定西域。封关内侯,拜射声校尉。成帝时,为丞相匡衡奏免。后大将军王凤奏为从事中郎,幕府事一决于汤。后以受贿,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还长安卒,追谥壮。


【生卒】:?—约前6

【介绍】:

西汉山阳瑕丘人,字子公。少好学,善为文。元帝时,以荐为郎,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郅支单于杀康居王,攻略乌孙、大宛等,威胁西域。建昭三年,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发兵斩杀郅支单于,定西域。封关内侯,拜射声校尉。成帝时,为丞相匡衡奏免。后大将军王凤奏为从事中郎,幕府事一决于汤。后以受贿,免为庶人,徙敦煌、安定。还长安卒,追谥壮。


猜你喜欢

  • 李修

    【生卒】:?—819【介绍】:唐人,字修。起于寒贱,以庄宪皇后妹婿得进,历坊、绛州刺史。无他才,性纤巧,求善誉,粗有政能,专聚敛以固恩宠,数谮毁近臣。宪宗以为才,累官浙西观察使。卒于疾。

  • 墨子

    【生卒】:约前468—前376【介绍】:即墨翟。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创始者。曾任宋国大夫。阻止鲁阳文君攻郑。又说服公输般,阻止楚攻宋。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弟子满天

  • 张九钺

    【生卒】:1721—1803【介绍】:清湖南湘潭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历官江西、广东诸县知县。所至赈灾、治吏,兴修水利,有治声。后落职归里,主昭潭书院。早负才名,诗学李白。有《陶园诗文

  • 丁普郎

    【生卒】:?—1363【介绍】:元末湖广黄陂人。初为陈友谅部将,后降朱元璋,授行枢密院同知。惠宗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之战,随朱元璋击陈友谅,身被十余创,头断,仍执兵器屹立不倒。

  • 宋有元

    【生卒】:1673—1767【介绍】:清江苏元和人,字孚交,号寄轩。官太平府通判。能诗,善画牡丹。有《鹤巢吟草》。

  • 祝允明

    【生卒】:1460—1527【介绍】: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希哲,号枝山、枝指生。弘治间举人。授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旋辞归。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与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工诗文,其诗取材颇

  • 马千乘

    【介绍】:明四川忠州人。官石砫宣抚使。万历二十七年,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大败杨应龙,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后为部民所讼,瘐死狱中。其众由妻秦良玉代领。

  • 鄂泰

    【生卒】:?—1679【介绍】:清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顺治间,授盛京礼部理事官。康熙初,擢盛京副都统。十四年,授建威将军,驻太原,督兵击王辅臣,败之。

  • 许山

    【介绍】:清江苏常熟人,字山如,号青浮。官兵部员外郎。工画,每喜写秋蝶寒蝉,以寓不求于进之意。兼工诗。寿臻大耋。有《弃瓢集》。

  • 江永

    【生卒】:1681——1762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诸生,博学。专心研究《十三经注疏》,对《三礼》尤其精深。著有《礼经纲目》八十八卷,《周礼疑义举要》七卷,《礼记训义择言》六卷,《律吕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