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笛
蒙古族、满族传统吹管乐器。亦称龙头笛。起海于元朝以前,为民间乐器,以木制或竹制。元代,纳入宫廷乐器。《元史·礼乐志》载:“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其后仍在民间流行。清代亦作为宫廷乐器,两端雕有龙头和龙尾,多木制。民间用龙笛不雕饰龙头、龙尾。蒙古族习惯于管上端结红丝花带,满族则习惯于管下端系红丝结花带。今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山西等地,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亦是二人转、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
蒙古族、满族传统吹管乐器。亦称龙头笛。起海于元朝以前,为民间乐器,以木制或竹制。元代,纳入宫廷乐器。《元史·礼乐志》载:“龙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龙头,衔同心结带”。其后仍在民间流行。清代亦作为宫廷乐器,两端雕有龙头和龙尾,多木制。民间用龙笛不雕饰龙头、龙尾。蒙古族习惯于管上端结红丝花带,满族则习惯于管下端系红丝结花带。今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山西等地,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亦是二人转、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
见“蛮书”(2272页)。
参见“德昂族”(2520页)。
唐代南诏大臣。亦作段琮榜、段宗榜。《僰古通纪浅述》又称之为金缙。白族。太和(今云南大理)人,一说为汤(亦作汤池,在今云南宜良)人。系※段俭魏(段忠国)孙字辈。世为南诏大将。丰佑(823—859年在位)
布依族妇女旧时占卜术。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法:每年七月十五日夜,布依族姑娘们各带一只碗,内装菜油及灯芯,成群结队到河边溪旁,点燃灯芯,把油灯放入河中,任其随水飘流,各自看准自己的花灯流逝的方向,如
1876—1932西北军阀。字云亭。甘肃临夏人。回族。幼年入私塾读书,少年随兄习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与镇压河湟各族起义,被赐武进士出身。二十六年(1900)于北京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护卫两
即“豁罗剌思”(2581页)。
1844—1900清末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字寿山,号寿泉。同治十三年(1874),任安徽巡抚。光绪十三年(1887),任湖广总督,旋调署两江,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为荣禄亲信。十七年(1891
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干旱草原三个地带。东与东南为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较高,多在海拔700—1000米,中部为波状起伏的呼伦贝尔台地草原,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带的西南,一直延伸到呼伦湖
吐谷浑良马名。青白色相杂的骏马称骢。产于青海湖一带。史载:吐谷浑国“出良马”,“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即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青海之吐谷浑人,以中亚波斯(今
古族名、古国名。亦作南粤。越人一支。秦汉时主要聚居在以番禺(今广州)为中心的南海郡(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族人由来说法不一:有夏禹后裔说;越国人南迁说和土著说(多数学者赞成后者)。很早就种植水稻和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