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德涵

马德涵

1873—1958

爱国民主人士。一名德咸,字向治。陕西省西安市人。回族。光绪三十年(1904),入成都陆军军官学堂学习。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曾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运动。1912年在兰州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与马麒、马麟、马安良、吉鸿昌等结识。1928年因双耳失聪,携家回乡,以卖画为生。1937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西安发起成立陕西回民抗日救国会,任会长。发动群众抵制日货,为东北抗日将士募捐。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受周恩来委托,往兰州劝说马步青遣返被俘之西路红军。自是与中共保持密切联系。192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马军反扑、曾代表回民发表《西安穆斯林告马军官兵书》,对宣传党的政策、瓦解敌军起了良好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省市人民代表、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委员、省民盟委员、省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病逝于西安。擅长山水画。好米芾父子之法,意境超逸。曾举办过个人画展。为中国美术家协西安分会委员。

猜你喜欢

  • 马齐

    1652—173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户部尚书未斯翰次子。康熙初年,由荫生授工部员外郎。二十一年(1682),迁工部郎中,监督芜湖关,以税银溢额升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山西布政使,擢山西巡

  • 飞牙喀

    见“费雅喀”(1771页)。

  • 世续

    1852—1921清末大臣。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人。姓索勒豁金氏。字伯轩。光绪元年(1875)举人,累官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工部侍郎等。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奉命留

  • 彭士然

    即“彭士愁”(2176页)。

  • 南燕

    十六国之一。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永康二年(397),后燕为北魏所败,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失守,国君慕容宝之叔丞相慕容德据守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年,率4万余户南徙都滑

  • 绣囊

    壮族传统手工艺品。亦作“箭囊”、“箭服”。流行于各地壮族民间。用土织厚布多层制成长约20厘米、宽约12厘米的长方形挂包,外层用浆糊把多层土布粘在一起,使之厚重结实,再于面上刺绣各种花纹,有的还在沿边镶

  • 托高会

    清代台湾高山族某些“番社”通过比武选择头人的一种方式。一般为3年或5年举行一次。如山前、山后诸社5年举行一次。届时,众番百十围绕,各执长竹茅,一人把藤毯上掷,竞相刺之,中者为胜。又如琅

  • 死人地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奴隶主强迫家奴以人身殉葬为交租形式之一的土地。奴隶主把一部分土地分给其家奴耕种,除平时定期交租和无偿服役外,其主人死时,耕种这部分土地的人家,被迫必须出一人与主人殉葬,故名。

  • 呼毒尼

    ?—前113西汉时匈奴裨王。又作苘毒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昆邪王)归附汉朝,封下摩侯(又作下麾侯)。元鼎四年(前113)卒,子伊即轩嗣,封炀侯。

  • 居庸关过街塔

    元代古塔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的一个重要站口。南接南口站,北接榆林站。元顺帝至正二年至五年(1342—1345),在居庸关建“过街三塔”,塔下设门以通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