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裴璆

裴璆

渤海王国大臣、诗人。著名诗人裴颋子。历官文籍院少监、政堂省信部少卿、改守和部少卿。擅长文藻如父。累膺命出使。后梁开平元年(日本延喜七年,907)冬,以文籍院少监首次奉命聘日,时值裴颋访日届满一纪(日约定12年一访为一纪)。翌年三月,日天皇遣大臣存问,四月,以菅原淳茂等为掌客使和领客使,引入京城。裴颋使日时,与淳茂父菅原道真交厚,以诗唱和,言“家有千里驹”,即指裴璆。淳茂与璆同年生,工文藻亦如其父,相见畅叙先辈之交,赋诗唱和。日皇以璆为名士之子,才华出众,授官爵、赠衣,优礼待之。六月,持日皇复书和太政官回牒返归。临行,日文人学士在鸿胪馆为之饯行,赋诗告别。后梁贞明五年(日延喜十九年,919)冬,以信部少卿职复聘日,同行105人。十一月抵日,次年五月遵日廷之限,率20人携珍货进日京城。日接待仪礼同前。日文士大江朝纲、纪有昌等赋诗相送。返归时,使团有4人遁留不还,被日廷安置于越前。辽天显元年(926),阿保机灭渤海,改为东丹国,复仕东丹,任英绪大夫。四年(日廷长七年,929)冬,受东丹国之遣,第三次使日,同行93人。十二月抵日。翌年正月,日派官员存问,他自称本渤海旧臣,今仕东丹,同行也多言契丹之恶。日由是知渤海国已亡,责其失节,朝秦暮楚,拒其入京。虽自愧不救前王于危亡之际,猥从新主于兵戈之间,仍不得入京修聘。还。此后,渤海族人再无访日者。在渤海未亡前,还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奉命朝后唐,时官守和部少卿。后唐授以右赞善大夫,赐紫金鱼袋。

猜你喜欢

  • 友鹤山人

    见“丁鹤年”(15页)。

  • 可毒夫

    渤海语音译,“王”之意。渤海人对其国王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称呼:当面呼“圣王”,笺表称“基下”,此为民间俗称。“夫”,《五代会要》等作“失”,近人认为应以“夫”为正。

  • 纥石烈胡失门

    ?—1223金朝大臣。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章宗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任尚书省令史、中都路支度判官、河北东路都勾判官、翰林直学士、大理卿、右谏议大夫。宣宗兴定二年(12

  • 大燕皇帝

    见“安禄山”(910页)、 “安庆绪”(907页)。

  • 勃寒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勃寒领部而得名。原居勇士川(苑川东,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东晋宁康元年(373),勃寒掠陇右,为前秦苻坚所遣镇西将军乞伏司繁击败,惧而请降,勇士川归司繁镇守

  • 戒台寺

    契丹王朝时期重修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始建于唐,原名慧聚寺。辽道宗咸雍年间(1065—1074)沙门法均在此建戒坛说戒,影响很大。明正统时改称万寿寺,至清大修,因该寺以戒坛闻名,故改今

  • 土外委

    官名。清代在四川凉山、云南建水等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小土官,以当地头目充任,秩正九品。无印信、号纸,只给委牌。管理本小支事务。

  • 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

    古代卫拉特蒙古散文诗体小说。又称《乌巴什洪台吉和他与瓦剌人战争的历史》、《乌巴什洪台吉与卫拉特牧童》。据民间口头传说记录加工而成,作者不详。叙述16世纪末(一说17世纪初)喀尔喀乌巴什洪台吉进攻卫拉特

  • 张堡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庭州西有张堡城守捉。为唐朝军队戍守之地。《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彰八里,并云:至元十五年(1278),授朵鲁知金符,掌彰八里军站事。“八里”是突厥语,“城”之意。《元史

  • 辽文萃

    书名。清王仁俊辑。成书于光绪三十年(1904)。共7卷,其中正文4卷,补遗1卷,作者考1卷,逸目考1卷。另附有辽史艺文志补证1卷。是继《辽文存》后辑录辽文之书,内容有诗、诏册、敕、表、奏疏、上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