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考姆孜

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作弦。用手指弹奏。常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亦与“多兀勒”(手鼓)、“巴斯”(铜钹)等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威武雄壮的战争进行曲,以鼓舞士气。后随着古柯尔克孜(黠戛斯)人与唐朝关系的密切,流传至内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把这种乐器也带到新疆、中亚、克什米尔、波斯及阿拉伯等地区。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曾发现4根铁弦的一种考姆孜。目前,居住在帕米尔地区的柯尔克孜人中,仍流传着这种考姆孜。在民间,一般用三弦考姆孜,长约65—70厘米,无琴器(琴轸),琴腹为木板音箱,弦为羊肠丝,调试多通过弦轴松或紧弦达到适当音度。既可独奏、伴诗,也可用于对唱、合唱、舞蹈等。无论在马背上或毡房里都可随时随地进行弹奏,被称为“万能乐器”。

猜你喜欢

  • 额者库哈番

    见“额者库”(2531页)。

  •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建立的第一个回民自治地方政权。在彭德怀为首的西征红军影响下,由中共陕甘宁省委李富春直接指导,于1936年10月20日在宁夏同心城清真大寺举行的回民自治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会上

  • 温慎

    即“许兀慎”(921页)。

  • 塔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塔哈河在黑龙江境内。今有人定在呼玛尔河支流塔哈河流域。

  • 海南卫

    明镇戍海南岛防区的军事机构。洪武五年(1372),改海南分司置,仍辖原海南分司东西2所。六年,改东西2所为左右2所,翌年又添置中、前、后3所,后来又陆续在儋州、万州、昌化、清澜、南山、水会置所,辖内共

  • 术赤兀鲁思

    见“钦察汗国”(1668页)。

  • 库咕笳

    古土族语音译,意为“问答”。土族传统山歌。流行于青海民和县赵木川一带,故又称“赵木川花儿”,亦称“阿呷哟”(土族语,意为“姐姐”)。形式有两句头、三句头和四句头,但其曲调只有三个乐句。唱时采用重复或加

  • 西部吐谷浑

    唐初吐谷浑之一部。唐贞观九年(635),唐廷遣李靖等率军击败吐谷浑,西路军进逼且末一带(塔里木盆地东南),吐谷浑王※伏允及其次子退走于阗,转迁鄯善,以鄯善为中心,成为西部吐谷浑,后附于吐蕃。参见“吐谷

  • 呼韩邪单于

    ①(?—前31)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子。宣帝神爵二年(前60),父死,自以单于子不得立,亡依妻父乌禅幕。因握衍朐鞮单于“暴虐杀伐,国中不附”,于神爵四年(前58),由乌禅幕及

  • 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河两岸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左翼。分12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又称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居河西河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又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