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

我国维吾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于尔自治区,使用人口约722万(1990)。另外,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廿共和国有22.8万(1989)人使用这种语言。维于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将其归入该语族西匈语支噶逻禄语组中的噶逻禄一花喇子模次语组。同在一个次语组的还有乌兹别克语、金帐汗国东部的语言和察合台语。现代维吾尔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元音音位;同语族多数语言属于独立音位的ə和i在这种语言中合并为一个音位;在一定条件下词的非重读音节中的a、ε会弱化为e、i,并由此出现了元音e;除有部位和谐外,唇状和谐主要表现在窄圆唇元音可以出现在窄圆唇元音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宽圆唇元音之后;在元音和元音的搭配上,元音e、i表现出中性的特点;有23个辅音音位;塞音和塞擦音分清浊对立的两套;词首j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dʤ相对应,固有词里复辅音可以少量出现在词尾,但一般不出现在词首;词重音一般不区别词义,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和谓语性人称的范畴;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两类,部分形容词有级的变化,分原级和减弱级两种;动词有态、能动、否定、疑问、式、时和人称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助动词较丰富;缺少固有的连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修饰词位于中心词之前。在词汇方面,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合成法;有较多的借词,主要来自阿拉伯语、伊朗语、汉语和俄语。维吾尔语可以分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罗布方言。各方言之间差别不大,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中心方言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基础方言。我国现行的维吾尔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60年代至80年代初同时使用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原苏联的维吾尔族1930年由阿拉伯字母转用拉丁字母,1946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处闾近支

    高句骊国官号。亦称“道使”。为诸城行政长官。高句骊国制:王国下辖“大城置※傉萨一,比(唐都督府)都督。诸城置道使,比(唐之州)刺史”(《旧唐书·高丽传》)。其下各有僚佐,分掌曹事。

  • 首思

    蒙古语,汉译“祗应”。指元驿站对乘驿之官员、使臣供应之饮食分例。首思或由官府拨给驿站,或由站户协力负担,免站户、一切杂泛差役,每户免四顷税赋。太宗元年(1229),定使臣每日支肉1斤、面1斤、米1升、

  • 铁桥节度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为异牟寻增设节度。据樊绰《云南志》、《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年(794)三月,南诏异牟寻攻取吐蕃铁桥以东城垒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众十万口。”“吐蕃铁桥节度,本属吐蕃,贞元十

  • 茈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茈扒时”,意为“麻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麻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种麻和织麻布,故名。麻氏族成员把“麻”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标志。

  • 董善明

    唐代南诏工艺师。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人。唐天宝(742—756)间,主持铸造崇圣寺(在今大理城西北的点苍山莲花峰下)雨铜观音巨像,置于崇圣寺千寻塔观音殿中。像高24尺许。谢肇淛《滇略》传其名称

  • 渤海乐

    唐代渤海王国乐曲的总称。乐谱皆已失传。据日本古籍载,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渤海文王大兴三年,一作四年),渤海使已珍蒙在日本演奏“本国乐”,引起日本朝廷重视,不久即派内雄专赴渤海学习,渤海乐遂

  • 邺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漳河临城横卧,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至北周大象二年(580)被毁。邺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200多年,曾多次营建和

  • 瑶人弩

    见“编架弩”(2308页)。

  • 阿铁

    传说中的怒族祖先。与妻伊娃原居丽江。房前有一棵大树,结满黑果,人们说这棵树是鬼栽的,果子不能吃。其夫妇不信,悄悄吃了,伊娃不幸死去。接着大树变成人,并将女儿嫁其为妻,送其夫妇一只竹蔑筐。不久,洪水淹没

  • 扎杜

    ?—1797清嘉庆初云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拉祜族。威远(今景谷)人。嘉庆元年(1796),威远牛肩山一带饥荒,清统治者仍不顾各族人民死活,征敛不休,遂率众举行起义,反对清廷,袭击官府及清军粮仓,分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