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958

近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满族。北京人。原名艳秋,字玉霜、御霜。幼年从师于荣蝶仙、梅兰芳、王瑶卿。在京剧世艺术上造诣精深,注重音韵和谐,根据个人嗓音特点,创造了独特唱腔,配合精湛的表演,自成一派,世称“程派”。曾任中华戏曲音乐学院北平分院院长、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1931—1933年,赴欧洲考察戏剧。抗日战争时期,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为敌人演出,退居北京西郊种地维生。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0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荣誉奖。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编演过《荒山泪》、《贵妃醉酒》、《青霜剑》及《窦娥冤》等众多剧目,著有《程砚秋文集》。

猜你喜欢

  • 主巴

    ①藏传佛教“主巴噶举”的简称。亦作竹巴、竺巴。 ②西藏墨脱县操门巴语仓洛话居民的自称。相传其先民原住※“主隅”,故名。由此东迁至白马岗定居,迄今历十代。 ③墨脱县门巴族的一种佛会名称。

  • 中书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腮”。掌全国政务,属上司。用50两银印。长官为中书令或中书相,用20两铜包银印,或15两铜印。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载中书位有六大:中书智足、业全、习办、义观、副、

  • 常遇春墓

    明开国将领※常遇春(回族)墓。地在江苏南京太平门外白马村。茔地周约160米。坟高2丈。墓堡园形、径10米。旁立石人4、石虎、羊、马、石望柱各2。历遭破坏,原有享殿及宋濂所撰《鄂国公常遇春神道碑》,今皆

  • 呼延晏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大臣。匈奴呼延氏。初任卫尉。嘉平元年(311),署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领兵2万7千攻晋,于河南连败晋军12次,会刘曜军,破洛阳,执晋怀帝。二年,任右仆射。麟嘉三年(318),汉

  • 哈剌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哈鲁所。永乐四年(1406)月设。

  • 朵豁剌惕

    蒙古部落名。为不鲁勒札儿—朵豁剌因(不丹札儿—朵豁兰)或朵豁剌歹之后裔,属尼伦蒙古人,同成吉思汗血缘较近,据《元朝秘史》,同为蔑年土敦后裔。在※“十三翼之战”中,该部与答里台、火察儿等组成一翼,助成吉

  • 天马

    西域良马之誉。意即神马、宝马。汉武帝时得乌孙良马,名曰“天马”。太初年间又得大宛“汗血马”,益壮,乃更名乌孙马为“西极马”,而称大宛汗血马为天马。历史上,天马曾一度成为汉征大宛的诱因。

  • 拜采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家族名称源于在后藏白朗地区的庄园名。为颇罗鼐时期的显赫家族。其成员拜采哇才仁南杰于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时,围攻江孜,后遭前藏隆布鼐军袭击,撤退。九年(1731)任代

  • 黄头女真

    辽金时女真别部名。亦称合苏馆女真、黄头生女真。一说源于辽朝熟女真之一部,一说源于黄头室韦。其人“多黄发,鬓皆黄”,故名。《三朝北盟会编》言“其地至契丹东北隅”,约分布在今吉林省白城市附近的洮儿河流域。

  • 古列坚

    蒙古语音译,又译古列格、古列干,意为“女婿”。古代蒙古社会有女婿入赘之习俗,为母权制关系一种遗俗。铁木真(成吉思汗)七世祖辈纳臣就曾于巴儿忽部为赘婿,其本人9岁时,亦曾留在弘吉剌部德薛禅家为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