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浩罕

浩罕

①国名。又作霍罕、敖罕、郭酣、蒿汉。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18世纪初年以前,受制于布哈拉汗国艾米尔。后乌兹别克“明”氏族额尔德尼伯克(1753—1770)势力扩大,遂置官自立,并占有浩罕、安集延、玛尔噶朗(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马尔格兰)、那木罕(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纳曼干)等4城市。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乘清军追击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之机,遣使向清朝政府称臣纳贡。因地处东西交通孔道,经济发达,商业繁盛,商人遍及新疆南部各城,并取得各种贸易优惠,将内地茶叶、大黄、绸缎、布匹、陶瓷器等物转贩中亚和俄国,攫取巨额利润,国力渐强。为谋摆脱清朝政府羁縻,先是引兵进犯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族),并其牧地;继又扶植布拉呢敦后裔张格尔、玉素甫、倭里汗、布素鲁克等人,唆使其侵犯喀什噶尔(今喀什)、叶尔羌(今莎车)等地,屡为新疆祸患。同治四年(1865),因统治阶级内讧,北部被沙皇俄国占领。光绪二年(1876),国亡,被划为俄国费尔干纳省。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②地名即“霍罕”(2548页)。

猜你喜欢

  • 马氏家乘

    回族族谱名。修成于清末。全1册。书前抄录《天方正学》等书之材料。正文分《咸阳王祧记》、《谱系》、《马德龄世系》、《咸阳王抚滇绩》、《马德朝世系》、《马云程世系》等部分。附录《蒙化直隶厅科举》、《蒙化志

  • 马纳思河

    西域古河名。见《元史·耶律希亮传》。清《西域图志》作玛纳斯郭勒,《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玛纳斯河,《水道提纲》作马那思河。准噶尔语音译,“玛纳”意为“巡逻”,“斯”意为“人”。以“滨河有巡逻者”得名。

  • 八旗世仆

    清皇室对八旗所属京内外、旗内外全部官兵的称谓。“旗下家奴”或“旗仆”,即各旗人家内的世仆;“包衣世仆”,指内务府、宗室王公府所属的包衣官兵及服役人等。帝王(汗、贝勒)与八旗官兵之间的关系,历来表现为最

  • 萧撒葛只

    ?—951辽朝第三代皇帝世宗之怀节皇后。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妻淳钦皇后侄女,北府宰相※萧阿古只之女。天禄元年(947)二月,世宗耶律阮即位前受封永康王时纳为妃。次年,生耶律贤(即辽景宗)。四年

  • 永北起义

    ①清代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道光元年(1821)正月初,云南永北直隶厅(治今永胜)公母寨傈僳族农民,为反抗境内白族高氏等封建土司的不断抽租夺佃、苛派及汉族地主、商人的大量兼并土地和高利贷剥削,以唐贵

  • 苽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天顺七年(1463),其族众2000余人围攻西固城千户杀川寨,捕杀官军。陕西总兵官梁瑶等奏请调河州卫官军千名剿之。事平,其族人柴竹窝邪等于成化十一年(147

  • 鄋瞒

    春秋时长狄的主要支系。简称“鄋”。一说为长狄的自称。孔子称其为防风氏(汪芒氏)后裔。周代北迁为鄋瞒,事详“长狄”(363页)。

  • 色朱特色布腾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雍正六年(1728),由颇罗鼐保奏,授噶伦。乾隆九年(1744),因办理准噶尔部入藏熬茶(礼佛)有功,赏札萨克头等台吉。十六年(1751),于各要隘处派兵严防准噶尔。次年,

  • 岗墩

    藏语音译。旧时西藏各农奴主计算分予差巴(农奴)差地的面积,计算农奴向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缴纳各种实物、货币差的单位。一般在直属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封建领地内以岗计,在贵族、寺庙的领地内以墩计。通常一墩为两

  • 舞溪

    见“五溪”(262页)、 “无溪”(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