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汉军枪营

汉军枪营

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的鸟枪马甲置此。顺治(1644—1661)间,每逢春季即竖靶于41弓(量地弓,五尺为一弓)之地,令汉军鸟枪兵演习射击。康熙十二年(1673)定,每旗设一营,操练火器;每佐领增设鸟枪兵18名。二十八年(1689)又定,每旗立枪营、炮营各1,每年秋季令赴卢沟桥演放枪炮。雍正二年(1724)定,汉军增设为270佐领,每佐领增足枪手40名。乾隆四十年(1775)定,演习鸟枪重在准头,由九进十连环改演三进四连环。嘉庆(1796—1820)间定,汉军额设马甲内,上三旗每旗选1000人,下五旗每旗选800人,为枪营正额兵。原定,每兵给鸟枪一杆。此营,各设章京7人、骁骑校8人、领催2人,以分辖营众,隶都统。

猜你喜欢

  • 腾机思

    ?—1648清初蒙古苏尼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塔尔巴海达尔汉和硕齐子。初号墨尔根台吉。原服属察哈尔部,后为避察部侵扰,依附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崇德二年(1637)、三年,相

  • 款首

    见“门款”(135页)。

  • 巴奇朗

    赫哲族中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巴奇兰”或“八车冷”。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在赫哲族萨满中,其为数最多。主要活动是为人治病,也能卜卦。有的地区认为其只能治小病,不是真正的萨满。

  • 蕃礼

    又称蕃仪。西夏党项族的礼仪风习。景宗认为“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不从宋制,改以是礼。祭祀燕享时改九拜为三拜,革五音为一音。毅宗于奲都五年(1061)向宋仁宗上表,要求改行汉礼。惠宗时太后梁氏专权

  • 巴儿思渴

    见“八儿思阔”(26页)。

  • 南越志

    古方志名。南朝(宋)沈怀远撰。共8卷。原书已佚。《说郛》、《汉唐地理书钞》等均有辑录。记载上至三代下至东晋岭南地区的异物、建置沿革、古迹、趣闻等,内容广泛,向受推崇,对研究岭南越民族社会历史提供颇为珍

  • 恰克图互市

    清代中俄贸易交往。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次年五月十八日,又于恰克图签订划定蒙古地区边界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开祖鲁海图、恰克图和尼布楚为两国贸易地点,两国商人均可于其地盖房建栅。

  • 打来孙

    1520—1557明代蒙古可汗。亦译打赉逊、打来素、打来宋、达赉逊库登、他赉孙阔通,或称库登汗、小王子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曾孙,※卜赤长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父卒,即汗位。一说至嘉靖三十年

  • 同蹄羌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羌。参见“铜鞮羌”(2063页)。

  • 陶克陶

    1863—1922清末民初抗垦斗争组织者。又译作陶克涛、陶各陶、陶什陶、套克套、脱克脱、陶克陶胡等。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北部塔户域人。蒙古族。姓包。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反对清政府的移民开垦政策和旗札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