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噜特部
蒙古部名。原为内喀尔喀蒙古。达延汗孙和尔朔齐哈萨尔迁牧于沙河和阿噜坤都伦河之源,其子乌巴什自称伟徵诺颜,始称所部为札噜特。初依附喀尔喀,后为察哈尔部林丹汗所掠,往依科尔沁。后金天聪二年(1628),内齐、色本先后率从归后金,屡随军征明及平定察哈尔林丹汗。清顺治五年(1648),编该部为左右翼2旗,命内齐子尚嘉布掌左翼旗;色本子桑噶尔掌右翼旗。隶昭乌达盟。牧地约当今哲里木盟札鲁特旗。康熙年间,该部应征随军平定察哈尔部布尔尼叛乱及准噶尔部噶尔丹之乱。
蒙古部名。原为内喀尔喀蒙古。达延汗孙和尔朔齐哈萨尔迁牧于沙河和阿噜坤都伦河之源,其子乌巴什自称伟徵诺颜,始称所部为札噜特。初依附喀尔喀,后为察哈尔部林丹汗所掠,往依科尔沁。后金天聪二年(1628),内齐、色本先后率从归后金,屡随军征明及平定察哈尔林丹汗。清顺治五年(1648),编该部为左右翼2旗,命内齐子尚嘉布掌左翼旗;色本子桑噶尔掌右翼旗。隶昭乌达盟。牧地约当今哲里木盟札鲁特旗。康熙年间,该部应征随军平定察哈尔部布尔尼叛乱及准噶尔部噶尔丹之乱。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齐里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200余户。在乌什城西北沙图卡伦外鄂斯塔勒地方游牧,通伊犁。距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300余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见“阿史那土门”(1231页)。
即《孙威敏征南录》(941页)。
明代羌族部落名。主要分布于今四川省北川县白草河流域。嘉靖二十三年(1544),其首领自称皇帝,设将军、总兵等职,袭击平番堡,虏提督指挥邱仁等数百人。二十六年(1547),巡抚张时彻与都督何卿分3路兵征
见“王公”(200页)。
1830—1871清代青海玉树第二十二代囊谦王、千户。藏族。咸丰元年(1851),兄阿德去世,继掌囊谦政教事务。同治元年(1862),中瞻对反清首领工布郎结率兵千余,由德格北上攻玉树,焚毁拉秀部落百户
见“契苾”(1563页)。
见“罗苴子”(1416页)。
即“榜什”(2420页)。
?—523北魏时高昌王。字灵凤。金城榆中(今兰州榆中县)人。※马儒为高昌王时,任右长史。太和二十一年(497,一说二十三年,499年),儒被杀,国人立之为王。臣附于柔然那盖可汗。后哒破焉耆,应徙居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