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城
见“延津州”(820页)。
见“延津州”(820页)。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内设识汉、藏文之教习2人,汉、藏文学生各8人。初由※东科尔充当,后为熟悉藏文闲散人员充当。办事勤劳者,准戴五品蓝翎、发给功牌执照;凡各处呈文由该房译为汉文或藏文,再由文案加条
见“军主”(925页)。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僧官。藏族。任堪布。宣统元年(1909),同戴琫改桑坚参、硕第巴鲁朱,潜运军械于察木多附近之恩达勒处,调洛隆宗、硕板多、边坝各路藏兵数千人,抗拒钟颖所统进藏川军。同年,兵败江孜,自恩达
我国台湾高山族阿眉斯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12万,包括台东县东北部的台东镇,鹿野、池上、东河、长滨、关山、成功、卑南等;花莲县东部的花莲市,新城、吉安、寿丰、凤林
古地名。参见“西倾山”(698页)。
契丹语音译,意为“收国”。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宫卫※永兴宫的契丹语音译为“国阿辇斡鲁朵”。
金将领。曷速(苏)馆路(治今辽宁辽阳市西南)人。女真族。尼庞古氏。初为大㚖元帅府通事。以宋将韩世忠军围邳州,奉命率轻骑救援。作战勇敢,善伺敌虚实,屡捷。加忠显校尉。为蕃部秃里。以功授广阳
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译作俺坠兔,一说又作阿只兔。孛儿只斤氏。※布延巴图尔鸿台吉次子,※博硕克图济农弟。早年从父入牧西海(青海)。父卒后,随兄东归黄河河套,与明朝按期通贡互市。万历七年(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锡喇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游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又称巴琉语,我国俫人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县的部分村寨中,使用人口约五百余人。据说他们是明朝时期从贵州西南部迁来的。《贵州通志》、《兴义府志》、《兴仁县志》等都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