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唐政区和官署名。六都护府之一。贞观十四年(640)与西州、庭州同时设置。为唐西域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听命于唐朝政府,接受统一领导。治所初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址),郭孝恪为首任都护。统辖碎叶、于阗、疏勒、龟兹。管理辖境内之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二十二年迁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高宗永徽初(650—655)复移西州。显庆、龙朔中(656—663),平定四突厥及其属部属国后,复迁龟兹。辖葱岭东西,东起银山,西至阿姆河两岸,阿尔泰山以西达咸海(一说里海)的整个西域地区。咸亨元年(670)前后,移治碎叶(今楚河南岸吐克玛克附近,一说在楚伊斯阔叶)。长寿元年(692),还治龟兹。辖境时有变化。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另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以加强西域统治。其辖区限于天山南路至葱岭以西。安史之乱后唐势力衰微,葱岭西为大食所并,葱岭东入吐蕃。贞元六年(790)后,府治为吐蕃所陷。

猜你喜欢

  • 刘承训

    923—948五代后汉宗室。字德辉。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长子。少温厚,深受父钟爱。后晋时,官至检校司空。天福十二年(947)二月,其父于太原称帝。四月,为左卫上将军。五月,为北京大内巡检

  • 寒水镇巡检司

    明代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高姓,原籍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县)。元时为万户,守汶川(今四川汶川县)寒水镇。明初,朱元璋以其归降迟,降职巡检(并置有寒水驿)。势弱,屡受草坡羌之骚挠。天启(1621—162

  • 十家牌法

    政治制度名。明朝在赣南畲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措施之一。又称“十家连坐”。明正德年间(1506—1521) ,赣南畲、汉人民曾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清王朝派王守仁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又在城乡普遍推行此法。“

  • 仆骨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仆古、仆固。游牧于土拉河以北,多览葛之东。拥众3万户、兵万人。习俗与突厥略同。先后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627—649)中,遣使入唐朝贡。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

  • 偰哲笃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合剌普华之孙。吉安路达鲁花赤偰文质之子。延祐二年(1315),第进士,与马祖常、欧阳玄等著名文士为同年。初任广东廉访佥事。至正(1341—1368)间,任吏部尚书。十年(1350

  • 哈素海

    湖泊名。蒙古语意为黑水湖。也称西海子。位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西南,是天然内陆湖,面积4.46万亩,水深3米,湖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海拔988.5米,湖底杂草丛生,盛产鱼虾。明清时期沿湖一带为蒙古土

  • 长脚

    明弘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乜富架”(45页)。

  • 黎州安抚司

    见“黎州土百户”(2515页)。

  • 瓜别安抚司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一支)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首领玉珠迫率众归清,清廷准其请,承袭安抚使,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盐源县瓜别。

  • 班弥怛

    见“班第达”(17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