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宇文福

宇文福

北魏大臣。先世为匈奴南单于远属,世为拥部大人,后称鲜卑宇文氏。少骁勇,有膂力。孝文帝太和(477—499)初年,历封羽林郎将,建节将军,新昌侯,南征都将。寻,以击萧赜有功,授显武将军。迁恢武将军、北征都将。领兵以破柔然别部,封都牧给事。十七年(493),扈从南征,假冠军将军、后军将军。受诏检行牧马处所,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为牧地,并自代地移杂畜于牧所。以善牧养,无损耗,补为司卫监。历迁冠军将军、征虏将军、武卫将军。二十二年(498),从元宏统兵南征,获大捷,赐爵昌黎伯、正武卫将军,加征虏将军。不久奉命征高车,兵败被黜。景明(500—503)初年,起为平远将军、南征统军,因在夺取建安战斗中获胜,封襄乐县开国男,食邑200户,后历任太仆少卿、太仆卿、都官尚书、营州大中正等职。熙平(516—518)初年,封镇北将军、瀛州刺史。解任,授太仆卿、迁金紫光禄大夫。旋,出为散骑常侍,都督怀朔、沃野、武川三镇军事,为怀朔镇将。至镇卒,赠车骑大将军,定州刺史,以执事严毅,以信御民著声誉,谥贞惠。

猜你喜欢

  • 奥姑

    契丹习俗。详见“拜奥礼”(1664页)。

  • 草标

    苗族婚俗。青年男女幽会时使用的草制标记。流行于湘西地区。相传为娘纪、娘巴两姐妹向情人传递自己的行迹而始创。具体内容是:青年男女约定幽会地点后,先到者用草作一标记,表示自己的方位。后至者也要作一标记,表

  • 蜡匝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藩卫,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地置蜡匝族长官司,任命当地部落首领充长官,管理族部事务。详见“蜡匝簇长官司”(2452页)。

  • 阿寅勒

    蒙古语音译,意为“营”。古代蒙古社会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游牧方式。该家庭只包括二、三代人,通常由一家成员及若干帐幕与幌车组成单独营地进行游牧。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牲畜数量的增长,个体家单独活动能力的加

  • 大射柳之礼

    见“射柳礼”(1890页)。

  • 侯家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临潭县。因寺主向为侯氏家族,故名;又因在圆形城垣之间,亦称“圆城寺”。一说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建;一说为元世祖忽必烈时自大都至西藏所建108寺之一。明永乐(1403—1424

  • 速频路

    见“恤品路”(1724页)。

  • 罗福成

    1885—1960我国早期研究西夏文字、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的专家。浙江上虞人。字君美。罗振玉长子。先后毕业于江苏师范学校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相继旅居日本京都、天津和旅顺。在京都时,与弟罗福苌共同研

  • 那马

    ①怒语音译,意为“不翻悔”。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土地买卖成交后举行的一种仪式。成交后,由买方请卖方和从中说合的人吃一顿酒饭,自是,买方便可以永远耕种。但买方日后出卖这块买进的土地时,仍要先征求原卖

  • 佧佤

    旧时傣族、拉祜族和汉族对佤族的一种通称。又分“大佧佤”(指西盟佤族)和“小佧佤”(指双江、耿马、沧源、孟连、澜沧等地佤族)。“佧”为傣语,含有奴隶之意,故有侮辱性质。解放后,根据大多数佤族人的意愿,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