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原之战

太原之战

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军攻取太原灭沙陀刘氏所建北汉之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即位,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以侄事契丹。占有并、汾等12州,即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河北部分地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曾多次攻北汉,均因受辽援军的遏制,未达目的。赵光义(即宋太宗)继位后,制定了分割包围,先打辽援,后攻太原的方略,并组建能发射炮石的飞山军用以攻城。经两年多的准备,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再次出兵攻北汉,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主击辽军增援,分兵包围隆州、盂县、汾州等地,以孤立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大军压境,急派子刘让赴辽求援,企图倚辽军支援,坚壁不战,逼宋退兵。三月十六日,当辽援军日夜兼程进至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时,宋将郭进早已严阵以待,斩辽冀王耶律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辽余众仓皇退走。宋军乘胜攻占岢岚军、隆州、盂县、宪州、石州、岚州等地,北汉仅剩汾州、太原等城。刘继元再次遣使赴辽求援,被宋军截获,遣师反击,又为宋军击败。自此,北汉军困守太原,不敢出战,宋军于城外筑长围四面围攻。四月二十三日,宋太宗至太原城下,致书刘继元,令其投降,遭拒绝。次日,宋军数十万将士轮番攻城,皆被击退。五月初一,宋军攻克城西南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出降,被斩,次日,攻城西北。初三,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又降,继元亲信陆续逃离。初四,宋太宗再次致书招降,并猛烈攻城。初六,继元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北汉亡,结束了五代十国纷争局面。

猜你喜欢

  • 东四城

    见“阿特沙尔”(1228页)。

  • 瓯脱

    匈奴语音译。又作“区脱”。其义有3说:(1)边界上的“缓冲地带”或“中立地带”。《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2)边境上候望之处。司马贞《索稳》引韦昭

  • 抱见

    满族旧时礼节,此礼多用于至爱亲朋重逢或分别之时。流行于东北满族地区。行礼时,无论男女,均抱腰接面,以示隆重。此俗形成较早,《满文老挡·太祖期》和《建州闻见录》中有记载。清中期以后,渐觉此礼不甚雅观,逐

  • 龙日格丹达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蒙医。达来王旗人。以藏文著《四部医典诠释》(藏文名《朱西塔吉德》,手抄本)、《四部医典诠释·诃子串珠》(木刻本,870页),对《四部医典》作了注释,纠正了元登著《四部医典奥词解

  • 忽邻勒塔

    见“忽里勒台”(1490页)。

  • 登廓

    藏语音译,汉称“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宣慰司属下贵族等级称谓之一。为贵族中较高的一等,为世袭封建领主。相传为“开国元勋”之后裔。均拥有一定领地,世代传承。除个别权势大者,土司不能驾驭外,均无所

  • 白古通记

    白族古代史书。亦作《僰古通记》、《僰古通纪》,简称《白古通》,《僰古通》、《白古记》。作者、卷数不详。约成书于宋代大理国时期。以白文著述。主要记载唐、宋时期有关南诏、大理国的神话传说故事,白族的起源和

  • 王迢触

    东魏胡人起义首领。汾州(治今山西汾阳县)胡人。孝静帝天平三年(536)九月,与曹贰龙聚众起兵反魏,署立百官,改元平都。不久,为东魏丞相高欢所破,事败。

  • 土登嘉措

    1876—1933即十三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拉萨东南塔布朗敦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作为十二世达赖的唯一转世灵童,奉旨免金瓶掣签,被认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四年正月初四,

  • 叱卢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原居漠北,后与乞伏氏、斯引氏、出连氏同出阴山南徙。晋代,与乞优氏相随,先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苑川(治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等地。约东晋初,乞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