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河两岸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左翼。分12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又称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居河西河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又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属部,清初内迁兴安岭东南,相继归附,被编为※巴林、※敖汉、※奈曼、※札噜特4部5旗(后增为7旗),属内札萨克。外7部为达延汗幼子格哷森札札赉尔属部,留居漠北故地,称喀尔喀,分授7子领之,分左右翼。有3汗,称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清崇德三年(1638),三汗遣使朝清,定岁纳“九白之贡”(白马8、白驼1)。顺治十二年(1655),清赐盟于宗人府,设8札萨克,分左右翼,由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8人分掌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侵扰,举部内附。三十年(1691),于多伦诺尔会盟,编佐领建旗,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另置※赛音诺颜部,自是有喀尔喀4部,属外札萨克。至乾隆中,共分86旗。另有喀尔喀右翼部、喀尔喀左翼部,原分属于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后均因原居地内讧和与首领不和,分别于顺治十年(1653)、康熙三年(1664)内附,建旗,被安置于张家口外塔尔浑河及喜峰口外养息牧河源游牧。

猜你喜欢

  • 曷萨那可汗

    见“泥撅处罗可汗”(1515页)。

  • 萧韩家奴

    ①(975—1046)辽中期学者。字休坚。契丹族。涅剌部人。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史载其幼好学,少时读书南山,博览经史,通习契丹、汉两种文字。为人正直,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奴为高价出手,闻之曰:“利已误

  • 山中闻见录

    书名。原题管葛山人(即明末清初人彭孙贻,字仲谋,海盐人)撰。11卷。卷1至卷6记述满族先世建州女真的概况,卷7为戚继光、李成梁、杜松等人传,卷8为西人志,卷9至卷11为东人志。是记述满族早期历史较系统

  • 爱登里啰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

    见“昭礼可汗”(1648页)。

  • 玛木特

    ①(? —1756)清朝大臣。一作祃木特,又称库克辛玛木特。乌梁海人。初为准噶尔扎哈沁鄂拓克宰桑,驻守阿尔泰山,游牧于布拉罕及察罕托辉左翼。清雍正八年(1730),受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派遣,领兵2万

  • 到康到牛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翁戛科、音后、龙坎等一些村寨在婚礼时男家招待客人所剽的牛和猪。这些牛和猪实际是婚前女方家向男方家所要的聘礼,但一般不送到女方家,否则别人会嘲笑女方家“卖姑娘吃”。

  • 苴蒙阁劝

    即“寻阁劝”(932页)。

  • 内蒙古

    地区名。在蒙古高原南部,地处长城之北,大漠以南。为自商周至明、清,从匈奴到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场所。清统一该地区后,称内蒙古或漠南蒙古,行盟旗制度,置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

  • 山夷

    见“山寨夷”(119页)。

  • 至顺

    元文宗图帖睦尔年号。1330—1332年。宁宗懿璘质班于1332年十月即位后,沿用此年号,十一月卒;1333年四月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仍未改元,至十月,始改元元统。至顺沿用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