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贸易亭
清代喀什噶尔与布鲁特(柯尔克孜)、浩罕等互市场所。道光八年(1828)置。位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西喀浪圭卡伦外明约洛地方。设都司、守备各一员,稽查官兵200名驻札。亭设贸易章京。商队前来贸易,由官兵接护,稽查出入,居于土堡内。贸易定以货易货,严禁以白银交易。
清代喀什噶尔与布鲁特(柯尔克孜)、浩罕等互市场所。道光八年(1828)置。位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西喀浪圭卡伦外明约洛地方。设都司、守备各一员,稽查官兵200名驻札。亭设贸易章京。商队前来贸易,由官兵接护,稽查出入,居于土堡内。贸易定以货易货,严禁以白银交易。
契丹于柯尔克孜族先民辖戛斯人居地所设置的管理机构。辖戛斯,即唐时黠戛斯,游牧于叶尼塞河至阿尔泰山一带。10世纪初,契丹兴起(907年建国,947年改称辽),取代黠戛斯汗国在蒙古高原的统治。辽太宗天显六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元末将领。蒙古族。太尉月阔察儿子。初任宿卫、尚乘寺提点、宣政院参议。至正十二年(1352),随丞相脱脱南下镇压徐州芝麻李起义军,献策以巨石炮攻城,以功授同知中政院事。从父战淮西,援安丰,攻濠州;征淮东
1205—1248蒙古国将领。答禄乃蛮氏。乃蛮部长※太阳罕曾孙,西辽末帝※屈出律孙。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灭西辽,与母俱被虏,受命侍成吉思汗第一斡耳朵(帐殿)。太宗元年(1229),随军征金,
参见“阐”(2105页)。
古桥名。又称大母桥(一说“大母”为蒙古语,意为“联络”)。北魏时吐谷浑建。位于清水川东(今青海循化县东清水河口东)。桥架黄河上,两边垒石条,节节相次,中横施木板,栏有装饰,长约3丈。过桥即白土城。北魏
(507—或509—555) 东魏、北齐将领。亦作潘相乐,字相贵。一说为鲜卑破多罗氏(孝文帝时改为潘氏)。广宁石门(今内蒙古境内)人。一说本为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大族,北魏时分镇北边,遂居家。怀朔镇将
著名山泉。位于云南大理点苍山云弄峰麓神摩峰下,距下关40公里。泉池数丈见方,今以大理石栏围护,泉水从石缝中涌出。池旁有一对树干似龙,枝叶若伞,花开如蝶的合欢树,亦即闻名遐迩的蝴蝶树。每到夏天开花时节,
见“兀提剌耳”(111页)。
东汉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澧中(今湖南澧县)人。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率溇中(今湖南慈利、石门一带)、澧中少数民族举兵反汉,烧邮亭,杀官吏。后为武陵郡兵所破,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