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岛语系

南岛语系

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根据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岛屿以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上。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洲以西的复活岛,北至台湾和夏威夷岛,南至新西兰岛,中间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一般按地域分成印度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4个语族,包括500余种语言,使用人口约2.5亿。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爪哇、菲律宾、台湾、苏拉威西、马都拉、安汶、帝汶、马达加斯加等岛和马来半岛。包括中国台湾的高山族语言,印度尼西亚的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巽他语、马都拉语、米南卡保语、亚齐语、巴塔克语、布金语、巴厘语,马来西亚的马来语,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比萨扬语、伊洛卡诺语、比科尔语、帮板牙语、帮阿西楠语、伊戈罗特语、马罗瑙语,马达加斯加的马达加斯加语,越南的嘉莱语、拉德语,越南和柬埔寨的占语等。波利尼西亚语族分布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新西兰、萨摩西、汤加、纽埃、库克、士阿莫土、马克萨斯、瓦利斯、夏威夷、复活岛等岛屿上。包括毛利语、萨摩亚语、乌维亚语、汤加语、纽埃语、拉罗通加语、塔希提语、士阿莫土语、马萨克斯语、夏威夷语、拉帕努伊语等约1000多种语言,方言和次方言。美拉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赤道以南,太平洋西南斐济、新几内亚、俾斯麦、所罗门、圣克鲁斯、新喀里多尼亚、新赫布里底等岛屿上,包括斐济语、安布里姆语、利富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密克罗尼西亚语族分布在赤道以北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马里亚纳、马绍尔、加罗林、关岛、吉尔伯特、特鲁克、波纳佩、帕罗、雅浦、瑙鲁、帛硫等岛屿上,包括马绍尔语,查莫罗语、吉尔伯特语、特鲁克语、波纳佩语、帕罗语、雅浦语、瑙鲁语、鸟利蒂语、库赛语、塞班语、耶鲁脱语。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大都保存了古南岛语的辅音韵尾,并区分※p与※b;※mp与※mb;※k与※g;※t与※ t;※nt与※;d;※ a与※q;※nd与n a;基本词序大致为VSO (动词—主语—宾语)或VSO,动词与主语有一致性。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3个语族语言大都已丢失古南岛语的这些语音特征,基本词序大致为VSO(主语—动词—宾语),动词与宾语有一致性。

猜你喜欢

  • 克木克木齐克乌梁海

    清康熙、雍正年间居住于克木克木齐克一带乌梁海人总称。分隶于清喀尔喀札萨克贝勒博贝和厄鲁特贝子策凌旺布管辖。策凌旺布所属乌梁海,主要散居于唐努山南麓克木克木齐克地方。博贝所属乌梁海,大都分布克木河(华克

  • 布尔杂补

    彝语音译。简称“尔补”,又作“麻衣则”,四川凉山金阳土司、土目占有的安家奴隶。原系※格节等级,因贫穷无力娶妻,由主子配给丫头而下降为这一等级。地位相当于阿加。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迁徙,须住在主子周围。能

  • 土族语

    学术界又称“蒙古尔语”。我国土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和甘肃省的西部地区,而以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最为集中。使用人数约10万,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

  • 乌勒文

    原始的挖掘工具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乌乐文”。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过去鄂伦春人以游猎为生,辅以捕渔和采集。此工具以木为之,长约1米,直径3公分,将细头削成扁尖形,用以挖掘块根植

  • 人方

    商代古族名或国名。殷墟甲骨卜辞有“正人方”。因卜辞中“人”字书为“?”或“”和“夷”字写作“?”相混,故后人又称“人方”为“夷方”。又因“夷”字初义和含有“主”义的“尸”字相通,故亦称“尸方”。皆指商

  • 富贵城

    鄂尔浑回鹘汗国古城。故址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色楞格河上源大乌拉附近。公元8世纪中叶回鹘※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时建。据考古发掘报道,城呈正方形,长、宽、各260米。四周城墙下宽上窄,高3米,以土石构成。

  • 望果节

    藏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旺果节”。“望果”,藏语音译,意为“转地头”。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农区。一般在谷物成熟之前择一吉日举行。为期1—3天,无固定日期,相传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杰为确保粮食丰

  • 毡车

    北方游牧民族以毡为篷的车辆。从匈奴、丁令、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至蒙古、哈萨克等从事畜牧业的民族,多以此为交通工具。我国岩画中保存有许多毡车的形象,阴山岩画绘有双辕、双轮毡篷车。最早匈奴人以羊毛制毡用

  • 和都

    见“忽秃”(1485页)。

  • 雷响田

    解放前云南边疆的一些山区民族和海南岛黎族合亩地区一种靠天雨种植的低洼田。他们大多种植旱稻,只利用一些低洼地带种植少量水田,没有灌溉设施,只能到雨季才能犁地、撒种,若在播种季节久旱不雨,就得丢荒,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