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都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二十七年(1394)四月,明廷更定番国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与松潘地区十五族长官司一道,派人入贡,受款待与封赐。宣德三年(1428)九月,长官司故土官子川操等入贡,受赐钞、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六年(1431)十月,其族人与北定诸族聚众截路,杀掠官军,反抗地方统治者的压迫,为总兵官都督陈怀等镇压。长官司长官世代袭替,依定例入贡。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二十七年(1394)四月,明廷更定番国贡仪,将其列入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与松潘地区十五族长官司一道,派人入贡,受款待与封赐。宣德三年(1428)九月,长官司故土官子川操等入贡,受赐钞、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六年(1431)十月,其族人与北定诸族聚众截路,杀掠官军,反抗地方统治者的压迫,为总兵官都督陈怀等镇压。长官司长官世代袭替,依定例入贡。
吐蕃本教高僧。据本教史籍《古代吐蕃缘起之要义论》载,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已有本教(一说始于其子木赤赞普时),赞普御前设护身本教徒“古辛”为侍者,被誉为“智慧因本”。他为聂赤赞普御前第一位护身本
北魏神䴥年间定州地区起义首领。丁零(敕勒)氏。定州(治今河北定县)人。神䴥元年(428),与翟乔等2千余家举旗反抗北魏。以西山(太行山)为据地,四出攻袭郡县,击败前往围剿之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为普定府,后改普定路,属云南。明洪武(1368—1398)初为普定府。十六年(1383),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万历(1573—1620)时改军民府,
?—1837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伍弥特氏。嘉庆元年(1796),以健锐营前锋、蓝翎长随军镇压白莲教起义。五年(1800),升前锋校。六年,赴台湾镇压起义,升前锋参领,从破滑县。二十二年(1817)
书名。清王仁俊撰。1卷。本书辑录史籍记载的西夏书目,分部列出,所收皆存目,原书已佚者。本书收入王氏《辽文萃》中,有光绪三十年(1904)铅印线装本。
亦名《张文忠公文集》。书名。元张养浩(1270—1329)撰。28卷。作者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字希孟。博通经史,经不忽木荐为御史台椽,复授堂邑县尹,有政声。武宗时拜监察御史,得罪权贵,后历官参议中
※西羌的一支。又称广汉白马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该部徙居广汉地区,与夷、氐杂处,故有“六夷、七羌、九氐”之说。东汉建武十
清代保安族的一次大迁徙。咸丰(1851—1861)年间,一说同治(1862-1874)初年,隆务寺宗教上层、土司头人为扩张势力,逼迫保安人改信喇嘛教,并利用水利灌溉等问题挑起民族争端,终于迫使保安人离
佛教最高职称。即皇帝之师。汉成帝曾尊张禹为帝师。吐蕃王朝赞普(王)曾尊本教师、佛教高僧为师。西夏仁宗曾封高僧为帝师,位在国师(秩一品)、诸王之上。当时有吐蕃高僧热巴,曾在内地受封过帝师。元世祖中统元年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潘名杰”(25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