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禅

兴禅

藏语音译,即“农奴”。解放前藏族地区封建农权制度下的一个阶级,包括※堆穷”和※“差巴”两个等级。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生产者,占总人口的90%。没有土地,祖祖辈辈分别隶属于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固定在领地上,被迫为农奴主劳动。经济上受剥削,人身依附于领主,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参见“差巴”(1764页)”、“堆穷”(1978页)。

猜你喜欢

  • 哈赤

    元代蒙古官名。放牧大印子马群者及执事官员。时元廷有14道牧地,其“马之群,或千百,或三五十,左股烙以官印,号大印子马。……牧人曰哈赤。有千户、百户、父子相承任事。”(《元史·兵志三》)隶属太仆寺。朝廷

  • 珠巴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居拉索宗东北藏布江畔,为达布地区望族。家族成员于清雍正三年(1725)开始出现于西藏政界。乾隆十六年(1751)收回被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没收之庄园。珠巴格桑于二十九年(176

  • 飞歌

    苗族山歌。男女青年对唱的一种情歌。因歌声高亢,乐曲婉转,能传声较远而得名。可独唱或合唱。流行于黔东南地区,尤以台江地区的飞歌享有盛名。今已成为苗族音乐代表曲调之一。

  • 地方台站

    清代蒙古地区由蒙古地方盟旗、苏木敷设的台站。又称苏木台站,以别于政府拨款和掌管的※中央台站。其经费、设备、站户由主办的盟旗、苏木自行负责。其设置是对中央台站的补充。主要是盟、旗、苏木内部的交通运输线。

  • 扬歌

    见“盈歌”(1714页)。

  • 阿武儒

    部分彝族的自称。亦作阿武若。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畴、弥勒、祥云、镇沅、元阳、罗平、金平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枢铭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枢铭靳允中等赴宋朝贺正旦。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四子部落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中部。牧地东北界苏尼特旗,西界归化城土默特,南界察哈尔镶红旗。元属大同路,明入蒙古,为阿禄喀尔喀所据,部长诺颜泰将领地分与四子分别掌管,统号四子部。天聪间相

  • 讹都斡

    见“萧讹都斡”(2001页)。

  • 齐默特色木丕勒

    1874—1942近代蒙古王公。光绪二十三年(1897) 3月,袭札萨克辅国公爵位。二十四年,向清政府献银两。二十八年(1902),任哲里木盟副盟长。三十一年(1905),升盟长兼兵备。三十二年封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