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水古墓葬

中水古墓葬

古文化遗址。中水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1977年,贵州省博物馆组织发掘汉古墓36座,出土文物273件。文物具有汉代“西南夷”风格。年代约在西汉末至东汉初,为夜郎旁小邑遗迹之一。陶器80余件。手工捏控制,无陶轮制作痕迹。饰纹简略,为绳纹、镂孔或刻划纹饰。一些刻划符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其族属尚无法确定。146件铜器中,包括铜钱、洗、碗、釜、弩机、印章、戈、剑、牌和饰物、发钗、手镯等文物,具有滇文化特征。出土的《张光私印》及五铢、大泉五十铜钱,对研究墓主身分及年代有参考价值。铁器38件,皆为兵器。商品交换媒介的铜贮贝器和海贝,对研究商品经济沿革有重大意义。石制纺轮是较原始的生产工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

猜你喜欢

  • 粤西诗载

    广西诗词汇辑。24卷(附词一卷)。清汪森辑。有《四库全书》本、清刊本、康熙四十三年(1704)汪氏《梅雪堂》刻本(北京图书馆善本书)。详见“粤西文载”(2256页)。

  • 赵朵只木

    一作赵尕尔。土族第一代赵土司。甘肃岷州(治今甘肃岷县)人。族别待定。元招藏万户。明洪武三年(1370),归附明朝,以功授百户。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1000余人。居地在今乐都县胜番沟

  • 安北都护府

    唐政区和官署名。六都护府之一。在漠北回鹘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又称安北大都护府。高宗总章二年(669),以瀚海都护府改置。府治设于今蒙古哈尔和林西北。下辖瀚海、金徽、幽陵、龟林、坚昆、皋兰等都督府及榆溪

  •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书名。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文书汇编。420卷。清奕訢(1833—1898,爱新觉罗氏,字静轩,道光帝侄,满族)领衔总裁,朱学勤(字修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汉族)等总纂。据地方官员奏报及清廷谕旨

  • 苏毗羌

    隋、唐时诸羌之一。因其首领姓苏毗,故名。分布于今西藏西北部羌塘地区与青海西南部。世代以女性为王。辖3万户。6世纪中叶以前,苏毗与西域各国及印度均有贸易往来,以金沙换取所需,经济文化发达,故得以统一藏北

  • 品澹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品甸,即今云南省祥云县城区。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哈剌反

    明初土族第一代剌土司。青海西宁州人。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总旗。其孙剌苦功升副千户,始以剌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男女200余人。居地在今民和县泉里剌家庄,上剌庄。附剌土司

  • 赛音济雅哈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杜尔伯特部首领达赖台什及其弟保伊勒登等之裔。为四卫拉特之一。初隶准噶尔。乾隆十八年(1753),因准部封建主内讧,篡夺相寻,彼此自相残杀,其族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号称三车

  • 脱额列思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又作秃剌思。居地在巴儿忽津隘,与巴儿忽、火里等部相毗邻。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 中马之族

    见“纳马之族”(1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