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河南西平县西。春秋初齐楚争霸时,曾附齐抗楚。《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楚榖於菟灭弦,“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西汉置西
唐人。祖籍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南朝梁萧氏后裔。起家奉礼郎,拜司勋员外郎。书法清婉。所书碑多为李阳冰篆额,世益重其书。遗迹有《襄州牧独孤册遗爱颂》、《南岳真君碑》。又善用野麻造斑石文纸,五色光洁
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置淮阳国(一说秦置陈郡,西汉改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改为陈国,献帝时国除为郡。治陈县(今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柘城、太康、西华等县地。三国魏复为陈国,以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治阳安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移治资阳县(今市),隋开皇七年(587)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大业初改为资阳郡,唐武德
春秋末鲁国(一说秦国)人。名伋,字思,一作子思。孔子学生。
①唐大历七年(772)分临清县置。“以邑西临永济渠,故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治今山东冠县北北馆陶。属贝州。北宋初改属大名府,熙宁五年(1072)废为镇,隶馆陶县,不久改隶临清县。②金大定二十七年
太又作泰。古公亶父之长子,周文王之伯父。有弟仲雍、季历,古公欲传位给幼子季历,以使季历子昌(周文王)能继位振兴周国,他与仲雍得知后即避让,逃奔江南,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于吴(今江苏无锡东)建国,为吴国
清政区。原为明初之云内州,嘉靖中入蒙古。为西土默特驻牧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置厅,治所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东晋南朝时,诸王出镇,其僚属称藩王为主王。
唐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贞元进士,又登制科。德宗时历任右拾遗、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顺宗即位,擢为宰相监修国史。与王叔文、王伾等改革朝政。曾奏称史官若皆居家修撰国史,史稿不存留史馆,则恐褒贬失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