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四元玉鉴细草

四元玉鉴细草

书名。清代数学家为朱世杰《四元玉鉴》所写的注释、细草。有三种。(1)罗士琳本。二十四卷附增一卷。成书于道光十四年(1834),十八年刊刻。对提出的每个问题给出详草,影响很大。收入罗士琳自编的《观我生室汇稿》。另有成都志古堂刊本和鸿宝斋石印本,并被收入《古今算学丛书》和《测海山房丛刻》等重要丛书。(2)沈钦裴本。又称《四元细草》。国家图书馆藏有其两个抄本。其一为沈钦裴道光元年所草,五册,仅及《四元玉鉴》上、中两卷。其二为道光九年所撰,六册,为《四元玉鉴》全书细草。因未刊出流通,沈本影响不及罗本。但沈氏的研究比罗氏早,在对四元消法与垛积术的理解上尤为深刻。(3)戴煦本。八册。自序于道光甲辰(1844),未刊抄本藏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猜你喜欢

  • 崖州

    ①南朝梁置。治义伦县(今海南儋州市西北)。隋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舍城县(今海南琼山市东南)。初置时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唐时仅今海口、文昌、琼海、定安、琼山、澄迈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

  • 周道登

    ?—1633明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字文岸。万历进士。官至少詹事。天启初任礼部左侍郎,为避党争称病归。五年(1625)廷推为礼部尚书,被魏忠贤削籍。崇祯初复入阁,后以袒护王在晋遭劾,遂致仕。

  • 江宁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分秣陵县置临江县,二年改为江宁县。治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属丹阳郡。县北临长江,南为江宁浦,东晋、南朝时为都城建康(今南京市)西南交通要冲。隋开皇十年(590)移治冶城,在今南

  • 张寿王

    西汉人。昭帝时任太史令,曾奏言以为阴阳不调皆因太初改历之故,建议用《黄帝调律历》。昭帝下诏钧校诸历用状,结果仍以《太初历》最为精确,其所治《黄帝调历》实疏阔。遂以非汉历逆天道,淆乱制度被劾,终至下狱。

  • 高庙

    ①宗庙。《后汉书·光武帝纪》:“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李贤注:“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②庙号为“高”的君主。其具体所指随文而定。如《史记·袁盎

  • 陶琰

    1449—1532明山西绛州(今新绛)人,字廷信,号逸庵。成化进士。弘治时任固原兵备副使,执法不挠。正德初迁刑部右侍郎,忤刘瑾下狱。瑾败复官,正德七年(1512)以右都御史巡视浙江,修筑萧山至会稽防洪

  • 马法

    满语。汉译祖或老翁之意。初用于对大首领的称谓,表示尊敬。努尔哈赤称汗后,朝鲜移文称之为“建州卫马法”;女真人称明边境长官亦为某某大人马法。入关后,转用为太庙官称。太庙有八马法,首领马法秩位相当于云骑尉

  • 春秋纪附庸国。姜姓。后为齐所灭。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北。《春秋》庄公三十年(前664):“齐人降鄣”,即此。

  • 陆倕

    470—526南朝梁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齐时举本州秀才,为竟陵八友之一。起家议曹从事。梁时官至太常卿。武帝使作《新漏刻铭》、《石阙铭记》。冠绝当时。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 鱼丽之陈

    春秋时的一种阵法。周桓王十三年(前707),桓王率诸侯伐郑,郑庄公御之,“为鱼丽之陈(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左传·桓公五年》)。杜预注:“《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