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军
北宋政和八年(1118)升六安县置。治六安县(今市),属淮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地。南宋后屡有废置。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后升为州。
北宋政和八年(1118)升六安县置。治六安县(今市),属淮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地。南宋后屡有废置。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后升为州。
?—约170东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父卒,因厚葬竭尽资产,曾以酤酿贩鬻为业。桓帝时,任议郎,迁大将军梁冀司马,著作于东观。后出任五原太守,教民纺绩、织纴,免除无衣之苦。又整
?—约576北朝代(治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字奴干。鲜卑族。弱冠为西魏丞相宇文泰亲信。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之役,力战有功,拜丞相府参军。屡迁车骑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553),使蜀,与潼州刺史叱罗协于涪
官署名。秦代县府置,《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县少内”。汉代掌宫中府藏,有啬夫主其事。《汉书·丙吉传》:“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亡诏令。’”颜师古注:“少内,掖庭主府藏之官也。”此官名不见于《汉书·百
唐武德四年(621)置矩州(治今贵州贵阳市),当地人语“矩”为“贵”。元初定名贵州,为八番顺元宣慰司治,属湖广行省。元末改八番顺元宣慰司为贵州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贵州都司,辖实土卫所及部
即“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
官名。纂修国史的主要官员。始置于宋。通常以他官兼任,无品秩,其位次于修国史。天圣间修真宗朝国史,欲重其事,以殿阁学士以上官员任之。元丰改制,以侍从官任之。金国史院设二员(女真、汉人各一)。元以后废,以
官名。五代后唐时,明宗李嗣源因目不知书,四方书奏由枢密使安重诲读之,但重诲亦常不晓文义。天成元年(926),孔循建议因袭唐代侍读之号,创端明殿学士,以翰林学士冯道、赵凤充之。端明殿为皇帝宴接儒臣之所,
唐时关于长安城门(包括京城门、皇城门、宫城门、宫门、殿门等)的启、闭和保卫规定的法令。令文散见于《唐六典》、《唐律疏议》诸书。日本养老时代(717—723)的《宫卫令》亦可资参考。
?—613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素子。好读书,善骑射。以军功入仕,位至柱国。后拜郢州刺史,吏民畏服。袭爵楚国公,为礼部尚书。广交天下名士。因见天下将乱,炀帝猜忌日甚,恐受害,乃密谋起事。大业九年
将军名号。新莽始建国元年(9)置,主十二城门。《汉书·王莽传》:“命说符侯崔发曰:‘重门击,以待暴客。’女作五威中城将军,中德既成,天下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