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
唐杜佑著《通典》、南宋郑樵著《通志》、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唐杜佑著《通典》、南宋郑樵著《通志》、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
1629—1709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凤亭长。早年与山阴祁氏兄弟(班孙、理孙)交往,结客谋恢复。事既不成,远游四方,南至岭南,北出云
清康熙三年(1664)分湖广省为左右二布政使司,左司仍驻武昌府(治今湖北武汉市),右司驻长沙府(治今湖南长沙市)。六年左司改名湖北省,右司改名湖南省。
?—1872清人。伊斯兰教阿訇。回族。咸丰七至八年间(1857—1858)参加云南回民起义,后秘密回陕准备发动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陈得才部入陕,他与任武等率众响应。三年起义军失败,接受
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称柳屯田。喜作歌词,常和乐工合作。怀才不遇,多牢骚,放荡不羁。卒于润州。所作多抒羁旅行役之情
明代常朝仪式所用木牌。洪武二十四年(1391)定,凡常朝时,事先由礼部将书写官员品级的木牌,按班序置列于丹墀左右木栅上,文武百官上朝时依顺序站班。
即“冉魏”。
?—前831西周时宋国国君。公元前858—前831年在位。名举。宋厉公之子。时周厉王无道,被国人放逐,共和行政。 死后由其子继位。
即“宋后废帝”。
官署名。(1)三国魏秘书署别称。(2)明清时综理国家政务最高行政机构。明初为加强君主集权统治,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度。十五年,仿宋制设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官五
唐代门下省上行公文之一,用于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